摘要:在影视行业,IP改编已成为无法忽视的潮流。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转变,既饱含观众对文学作品影像化的期待,也在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间权衡。近十年,这一现象愈发突出,热门IP不断涌现,给影视市场带来活力。
在影视行业,IP改编已成为无法忽视的潮流。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转变,既饱含观众对文学作品影像化的期待,也在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间权衡。近十年,这一现象愈发突出,热门IP不断涌现,给影视市场带来活力。
严肃文学在文学领域举足轻重,近年在影视改编方面成绩斐然。2022年,梁晓声的《人世间》被改编为电视剧后迅速走红。该剧凭借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打动了无数观众。剧中展现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情感共鸣。
2023年,金宇澄的《繁花》在王家卫的执导下登上荧幕。这部作品因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浓郁的上海风情,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改编难度极大。但王家卫凭借个人风格,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极具质感的剧集。此外,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改编成电视剧后,在豆瓣获得8.9的高分。这些成功案例,彰显了严肃文学在影视改编中的潜力。
如今,各大平台积极布局严肃文学改编领域。爱奇艺的“微尘剧场”专注于获奖严肃文学作品的改编,鹅厂也设立厂牌参与其中。像贾平凹的《高兴》将由王伟导演改编,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也在改编计划内。这些作品题材、时代背景各异,有望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视听体验。
严肃文学改编作品受青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观众看腻了泛滥的古偶、言情剧,渴望看到更有深度、能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严肃文学改编剧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们关注人物命运,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这些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文学根基扎实,能为影视改编提供丰富素材和坚实基础。此外,国家也希望借助影视改编,将优秀严肃文学作品推广给更广泛的观众,促进文化传播与传承。
悬疑探案类作品向来受观众喜爱,在影视改编中占据重要位置。雷米和紫金陈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
雷米是中国当代悬疑文学标志性作家,作品专业性强。他本人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在作品中融入大量刑侦学、法医学知识。他的代表作《心理罪》2015年被改编成网剧,播出后引起轰动,让导演五百崭露头角。之后他的《智齿》被改编成电影,获得多个金像奖。尽管雷米近年作品产量下降,但其作品仍受影视改编欢迎。
紫金陈则是后起之秀,作品接连火爆。《无证之罪》开启精品网剧新模式,紧张剧情和深刻人物刻画吸引众多观众。《隐秘的角落》改编自他的小说《坏小孩》,将青少年犯罪这一敏感话题展现得十分深刻,剧中朱朝阳的形象深入人心。《沉默的真相》改编自《长夜难眠》,以检察官牺牲为主线,探讨司法腐败等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性。这三部作品奠定了紫金陈在悬疑领域的地位,他的《低智商犯罪》《高智商犯罪》等作品也成为各大平台争抢的IP。
尽管雷米和紫金陈的作品改编出不少爆款,但悬疑类作品改编并非一路坦途。近年来,大量悬疑剧出现,可真正成为爆款的很少。很多悬疑剧在剧情连贯性、逻辑性以及人物关系处理上存在问题,导致口碑不好。比如一些悬疑剧第一季成功,第二季却无法保持精彩,出现剧情拖沓、逻辑漏洞等问题。这反映出悬疑类作品改编对剧本质量要求很高,只有精心打磨剧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东北文艺复兴三杰——双雪涛、郑执和班宇,以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书写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并逐步进入影视改编视野。
双雪涛影响力最大,他的《平原上的摩西》被改编成剧和电影。这部作品以出租车司机被杀案为线索,串联起20年前后的命运纠葛,展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背景下普通人的挣扎与自救。其冷峻笔触和对现实与超现实元素的巧妙融合,使作品独具魅力。《飞行家》等作品也在改编中,双雪涛的作品入选过纽约时报国际书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
郑执的作品同样受关注。《生吞》被改编成剧集《胆小鬼》,讲述少女奸杀案背后的残酷青春和时代烙印,其中爱情故事令人动容。尽管原著结尾有些不足,但整体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值得肯定。《刺猬》改编自他小说中的短篇故事。此外,他的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七夕获得2点多亿票房。郑执从校园青春题材转向宏大社会议题,写作风格不断进化。
班宇以《冬泳》等作品展现东北工业老厂下岗潮下底层人的生活百态,作品对话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他作为《漫长的季节》文学策划,推动了东北题材影视化热潮。他的《逍遥游》也将被改编,由李雪琴主演。这三位作家以东北为精神故乡,打破东北题材作品以往“东北喜剧”“土味”的刻板印象,深入挖掘东北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人文深度,讲述的90年代普通人的尊严与挣扎,引发广泛共鸣,让东北题材文学和影视作品焕发生机。
言情爱情类作品在影视改编中地位重要。亦舒作为七八十年代香港作家,其《我的前半生》等作品至今仍具活力,因作品聚焦女性,有社会话题性而受影视青睐。
青春疼痛文学曾风靡一时,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郭敬明《小时代》系列、饶雪漫《左耳》等改编作品,吸引大量读者与观众。
张嘉佳以“金句文学”在言情领域独树一帜,作品改编电影虽口碑不一但票房可观。网络文学兴起后,晋江文学成为言情改编重要来源,像《少年的你》等成功改编,也有《十年一品温如言》这类失败案例,改编质量与制作团队紧密相关 。
影视改编作品的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创作角度看,平台制片人或制作人评估小说是否值得改编,首先看数据,包括销量、热度、评论数等,数据反映作品受众基础和受欢迎程度。其次是内容,要符合类型受众需求,比如悬疑类作品要符合悬疑片特征。再者,视效化、视觉化创新以及人物对演员的吸引力等也很关键。而观众对改编作品关注点不同,有的在意还原度,希望不偏离原著内核;有的更看重作品本身质量,只要好看,能接受不同改编方式。
在影视改编浪潮中,不同类型文学作品都在探索与影视结合的最佳方式。从严肃文学的深度挖掘,到科幻文学的星际想象;从悬疑探案的紧张刺激,到东北文艺复兴的地域风情展现;从马伯庸的历史巧思,到言情文学的情感演绎,每种类型都为影视市场增添独特魅力。
未来,随着影视技术发展和观众审美提升,影视改编作品有望在文学与影视融合中,创造更多精彩视听内容,续写文学与影视相互成就的精彩篇章。
本文来源@言轻气盛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