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片混乱中,他的身影并未消失。他在澄清行动、追责警力后,于9月2日凌晨悄然登机。此行没有官宣,也没礼宾——只有飞机划破浓云直奔北京。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带来一个沉睡30年的超级项目,预算高达5800亿元。
刚落座谈判桌,一场被搁置已久的大动作悄然重启。
动荡已蔓延全国,议会前烧出火光,街道堵得寸步难行,政府安全会议连夜召开,决定暂缓行程,转而全力稳固政局。
这一片混乱中,他的身影并未消失。他在澄清行动、追责警力后,于9月2日凌晨悄然登机。此行没有官宣,也没礼宾——只有飞机划破浓云直奔北京。
飞越夜空,国内舆情开始变调。广播从“他留守国内应对危机”变为“他仍坚持出访”,外交与危机处理在同一条时间线上交错。到北京之前,已成为多国媒体聚焦焦点。清晨降落后,他直奔天安门,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并列出现。
此刻,外交与国内被紧密绑在一起。国内危局未解除,国际展示却已亮相——冲突在无声中爆裂。
从1995年提出至今,北爪哇“超级海堤”项目被提了三次,搁置了三次。每次都声势浩大,最后都归于沉寂。时间拖了30年,项目却只停留在图纸上。
最早的版本由印尼国家发展计划署提出,出发点明确——阻止雅加达陷入海水。根据1989—1994年地质数据,雅加达年均下沉1.5厘米,到1995年已累积下沉超过30厘米。进入21世纪,这一速度陡增。
到2011年,个别城区年沉降速度突破25厘米,西部、北部部分街区甚至已低于海平面。政府一度在码头地区设置临时堤坝,用沙包、钢板挡水,但每年雨季一到,依旧全城积水。
2011年,印尼政府联合多家工程公司重新提出“超级海堤”计划。计划耗资800亿美元,覆盖雅加达湾至中爪哇段,长度超过200公里,工程跨度15年,预计创造60万就业岗位。
项目被赋予“国家战略工程”地位。但问题接踵而至。
第一,技术能力有限。印尼本土建筑企业缺乏大型海堤建设经验,海底泥层厚、地震活跃、沿线火山分布密集,工程设计门槛极高。多次国际招标流标。
第二,资金无法落实。最初印尼希望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日本ODA贷款共同推进,但2015年日本撤回意向,称“投资环境评估未达标”。之后欧盟基金组织出具环境影响报告,指出项目存在海洋生态破坏风险,随即多家国际机构表态“暂不参与投资”。
第三,内部博弈严重。中央政府和雅加达地方政府意见分歧。地方希望保留部分传统渔港和岸线文化区,中央坚持以防洪为主。两方多次开会无果,导致方案反复修改,工期一拖再拖。
环保组织介入也引发大量争议。2016年,印尼国家环保署曾两度叫停填海工程,要求补充海洋生态修复报告。同时,渔业团体反对大面积封锁海湾,担忧生计受损。工程刚刚开工的堤段也多次遭到破坏,机械设备被烧毁,施工人员受伤。
由于持续争议,2017年印尼政府宣布无限期推迟工程。各方支持也逐渐瓦解,外部资本相继撤出,国际工程公司评估项目“失败风险极高”。
直到2024年,普拉博沃宣布重新启动“超级海堤”计划。这一次,他一改前任“协调派”风格,采用军事式推进方式,成立“海堤特别推进办公室”,直管工程进度、拆迁协调、招标流程与对外事务。
项目第一期划定雅加达湾至丹格朗段,全长48公里,计划3年完工。新政府希望借助国际合作方式引入稳定技术支持与资金流动。中方成为首选对象。
普拉博沃此时的动机很明确。海堤项目已经不是一项基础建设,它正在转化为一场检验执政能力、争取政治资本的大考。
他需要一个高效率、强执行力的合作方。而中国刚刚交付的雅万高铁,为中印尼基础设施合作树立了可视化样板。雅万高铁工期不到5年,交付精准,印尼国内多方评价“比西方快一倍”。
普拉博沃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印尼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来统筹监督。
这次访华期间,普拉博沃把超级海堤列为“一号工程”,亲自带队讨论施工节点、环境管理、社区协调等事项。
印尼国内有声音质疑——在财政吃紧、社会不稳的当下,投入千亿规模项目是否过于激进。普拉博沃对此表态不多,只给出一句话:“如果连家门口的水都挡不住,发展就无从谈起。”
从一纸构想到正式洽谈,中间耗了30年时间。现在项目真正迈出实质一步,才刚刚开始。
8月中旬,印尼民情出现波动。起因看似偶然,实则积怨已久。议会通过2025年财政草案,外泄的细节引发轩然大波。
国会议员住房补贴高达每月5000万印尼盾,约合2.2万元人民币。而此时,雅加达最低月薪仅为其十分之一。差距太大,冲击过强。舆论沸腾,网络曝光多位议员豪车出行、度假晒图、会场舞蹈表演视频。
社交平台迅速发酵,全国十余城市爆发抗议。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大城市先后出现示威集会,人群手举“取消补贴”“议会腐败”的标语。局势在9月1日出现转折。
普拉博沃紧急召开安全会议,部署强力措施。9月2日清晨,他签署命令:全面取消议员住房补贴,冻结所有议会高管职务补贴,禁止国会议员年度内出境考察。
同时,警察总长被要求公开道歉,并宣布启动对“碾人事件”彻查程序,涉事司机已被停职,检方提前介入。
当天傍晚,总统新闻处发布简讯:普拉博沃仍将出席外交活动。他认为,国内秩序已逐步恢复,国际承诺不能中断。
9月2日晚,他启程前往中国,留下副总统全权处理抗议善后与舆论稳定。
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分析,总统以“危中取稳”的方式应对一场潜在政治危机。他用强力措施打压反对派动员空间,也借阅兵之行向民众与军方展示执政自信。
回国后,他的民调短暂回升。特别是首都圈青年群体,对他“敢于动刀”的操作持支持态度。
“超级海堤”项目按当前设想,将从雅加达湾北部延展至中爪哇,全长超180公里,整体宽度达1.2公里。堤体为双层结构,上层为防浪墙,下层内嵌排水与能量吸收系统。
中方建议采用“BIM+AI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沉降、侵蚀、强潮动态,并提出独立水质循环方案减少对现有渔业系统干扰。
印尼方面重点关注两个点:施工周期与社会稳定影响。
为确保政府换届前完成关键节点,印尼要求项目第一期必须在2028年前完成主堤结构施工。中方施工方初步评估工期紧张,但技术上可行。
此外,项目沿线将影响12个村镇、近8万居民迁居。抗议风险不可低估。普拉博沃明言,不希望项目成为“第二个燃油补贴危机”。中方则建议设立“社区协调专组”与专项安置基金,并参与地方社区融合工作。
资金方面,印尼希望以政府与国际财团联合融资形式推进,期望中方可引入国有政策性银行进行中长期贷款支持。中方原则认可,但强调需同步进行风险评估与绩效审查机制。
这场谈判并非“送大单”,更像是一场高难度博弈试炼。一边要工程推进速度,一边要控制社会风险;一边想要自主主导权,一边又需要强力外部技术与资金支持。
最终,普拉博沃拍板:由中印尼合作公司主导一期工程试点,预期投资额1200亿元人民币,将覆盖雅加达湾段与丹格朗段。
印尼总统秘书处随后对外发布声明:“总统相信,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专业性,将帮助印尼实现沿海防护体系现代化。”
国内反应两极。一部分媒体称普拉博沃“大胆”,敢于突破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均衡,引入外部资本主导战略项目。也有质疑者担心环境与政治主权风险。
不久之后,印尼议会就此项目召开听证会,反对党成员要求“设立国家安全监督机制”,确保外国企业参与比例与技术控制线不突破底线。
但一切已经开始。
项目前期动工计划定于2025年5月。勘测、评估、社区迁改、招标工作全面展开。中印尼合作再一次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而在阅兵结束一周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就此表达立场:“中印尼合作始终基于互利互信、共商共建的原则展开,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彼此内政。”
此话迅速在印尼国内媒体引用。一场从阅兵“见面”延伸出的基础设施合作,成为东南亚地区观察中印关系走向的标志事件。
来源:百年战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