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被誉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每一个花朵在起初的花蕾状态下,都需要被精心的呵护,在当今社会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受到来自法律的保护,为其成长的道路保驾护航。
孩子被誉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每一个花朵在起初的花蕾状态下,都需要被精心的呵护,在当今社会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受到来自法律的保护,为其成长的道路保驾护航。
尽管如此,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受到来自家庭、校园、社会等多方面的风险,然而有时候家庭对孩子的过多保护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去年川南的夏天来的特别早,面对炎热的夏天,游泳馆成了家长和孩子闲暇时的避暑胜地,而今天要讲的事件就发生于此。
8月的某天,威远县某游泳馆内,原本一片祥和的场景却被打破,监控显示下午3点17分,在游泳馆的浅水区内,两名家长发发了激烈的争执甚至撕扯,而旁边的孩子也是被吓得放声大哭。
这次事件最终以8500元的赔偿款收场,事件虽然结束,后续引发的社会反响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揭开了当代家庭教育的漏洞,引发了人们的沉思。
事情要从去年8月份的某天说起,35岁的母亲张梅(化名)带着6岁的女儿朵朵(化名)如往常一般去游泳馆避暑,在游泳池内,朵朵抱着水中的塑料球玩的不亦乐乎。
这时8岁的男孩晨晨(化名)如豹子一般飞扑过来,想要抢夺朵朵手中的玩具球,然而三次都扑空未能抢到,恼羞成怒的晨晨第四次直接将朵朵的脑袋压入水中。
当朵朵的母亲看到此场景,母亲对女儿的应激反应,让张梅普同护崽的母狮一般冲过去,抓住晨晨的胳膊将其甩开,将女儿从水中救了出来,而张梅手腕上带着的运动手环监测当时她的心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2,这也成了后续法庭上至关重要的证据。
后续的采访中,张梅表示:“看到水中飘着朵朵的蝴蝶结发卡,我整个人都震惊了,脑子一片空白,”并同样做着当时因为救女儿而将那个男孩甩出去的动作。
然而她却不知道,就是她这么一甩就价值8500元,不仅将男孩甩出了脑震荡,更是甩出了当代中国教育的问题,事情一经发出,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争论,更是分成了对立的两派对此事进行评价。
一方面认为张梅这种保护女儿的行为应当应当被定为正当防卫;而另一方对法律相关条文进行分析则是认为,根据《未成年保护法》,张梅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应对其进行处罚。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相关人员做的街头实验——给路人看冲突视频,67%的人第一反应支持母亲,但听完法条解读后,58%又觉得处罚合理。
在后续的调解室中,晨晨的父亲拍出三指厚的医疗单及住院发票:“31天的住院费四万八!”而母亲王娟则是亮出心理诊断书:“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费五万二!”等相关发片,面对此种情况的法官林悦也是屡见不鲜。
去年杭州某商场,5岁男孩被碰倒,父亲抄起乐高砸人,最后赔了对方整容费,更绝的是重庆某小区,两位奶奶为孙子抢滑梯大打出手,调解时竟掏出孙子幼儿园的“社交影响力报告。”
还有家长为争滑梯使用权索赔百万的,有爷爷因孙子被碰掉冰淇淋要对方下跪的,最离奇的是某幼儿园“草莓印纠纷”—女孩脸上过敏红疹被认定是男孩亲吻所致,双方家长闹上法庭要求精神赔偿。
而最让人搞到震惊的是,对于晨晨住院31天的康复过程,医院的护士站都在流传:一个能把《王者荣耀》打到星耀段位的男孩,每天准点抱着iPad玩啥等待查房。
儿童心理专家在暗访更是发现,孩子私下跟护工炫耀说:“我妈说住满月能买最新款Switch”,而真实的医疗记录更是显示,在第三天查房时主治医生就表示可以出院,而晨晨家长却表示要接着住院。
经过法官多次沟通,双方家长最终同意坐下面谈,在调解中,法官从原告伤害朵朵的责任、赔偿需遵循合理合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并督促晨晨法定监护人履行好对孩子的监督责任。
而后法官对朵朵母亲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详细阐明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朵朵母亲在此过程中也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通过努力双方达成和解,朵朵母亲当场向晨晨父母支付了赔偿款8500元。
事件结束后,威远县的这家游泳馆多了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冲突应对三字经》:“松拳头,深呼吸,找家长,唤保安”。
张倩和小凯父母成了义务宣讲员,每周在社区讲“那记耳光的代价”,最具黑色幽默的是,当初那个惹事的塑料球被供在法院调解室,标签上写着:“原价19.9,社会成本8500”。
正如儿童作家郑渊洁的评论:“当塑料球比钻石还金贵时,该反思的不是孩子的手,而是成人世界的得失算计”,这场闹剧的真正价值,或许就是让所有人看清:我们赔得起的只是钱,赔不起的是孩子眼里最初的光。
事情虽然结束,但是造成的影响却在网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在这场泳池风波里,最刺眼的不是8500元赔偿,而是两个孩子的变化。
朵朵现在听到水声就尖叫,晨晨则变得攻击性极强,相关的心理督导师周舟表示:“很多冲突中的孩子会出现‘二次创伤’—既恐惧当时场景,又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这种代际传递的暴力形成了一种可怕闭环,上海某小学调查显示,65%的“小霸王”来自经常为他出头的家庭,更荒诞的是,某培训机构竟推出“儿童冲突应对私教课”,29800元的课程包含如何优雅告状和家长出手的黄金三秒。
面对此种情况,社会中更是衍射出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例如心理诊所推出的冲突后亲子修复课,课时费涨到2000元依然预约爆满。
广州某私立医院被曝推出“熊孩子特需套餐”,住院满15天送全套检查报告,更夸张的是浙江某家长群,有人传授如何让淤青保持21天的秘方,配图是支遮瑕膏和活血药油的组合装。
教育学者李鸣通过调查,震惊的发现:经历过家长代出头的孩子,42%会产生以暴制暴的认知,31%会在半年内主动挑衅他人,某小学班主任也说:现在处理打架,得先问你爸妈上次怎么解决的。
在这起事件中,男孩去抢别人的东西,说明男孩的家庭教育显然是不到位的,而现在男孩父母的做法,不仅不会对孩子起到正向的引领作用,反而会助长小男孩的气焰。
如果真的是男孩父母教唆他假装疼痛在医院待31天,事后还向孩子炫耀得了8500元的补偿,那么男孩在做人上,在品质上只会越来越走上邪路,至少在外抢别人东西这一点,小男孩不会认为是错的。
案件的审理不仅是调解,更要把法治教育贯穿全程,不仅与普通的民事纠纷有关,还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此事件,在以后处理相似的事情时,建议要找孩子父母理论,让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小孩轻易动手。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 2025-03-30:男孩泳池内争球不成将另一小孩按水中,与对方母亲起冲突头部受伤 调解结果来了
封面新闻 2025-03-30:四川威远游泳馆内成年女子和小男孩发生冲突 法院经调解女子支付赔付款8500元
大风新闻 2024-08-30:监拍黑衣女子多次将小男孩头部按进水中,游泳池嬉戏疑演变成“殴打”;内江威远县教体局回应警方已介入调查
来源:小铭有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