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急救‘护’乡,星火守安康”实践团走进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持续推进“健康守护”行动的同时,正式开启医疗志愿服务与医疗防诈骗宣传双线实践。队员们化身“小小导医员”,穿梭在医院大厅与科室之间,引导就诊群众、协助挂号取
“护”乡行动聚焦防诈科普,守护健康更护心安
7月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急救‘护’乡,星火守安康”实践团走进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持续推进“健康守护”行动的同时,正式开启医疗志愿服务与医疗防诈骗宣传双线实践。队员们化身“小小导医员”,穿梭在医院大厅与科室之间,引导就诊群众、协助挂号取号、帮助老年人操作设备,用实际行动温暖基层医疗空间。实践团在完成医院志愿服务与医疗防诈骗宣讲任务后,马不停蹄投入下一阶段急救科普宣讲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他们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在服务与策划之间穿梭切换,只为让健康知识传播得更远、更实、更温暖。
多维协同服务 医院内外皆有“护”
当天上午,实践团成员继续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协助挂号、指引就诊、操作自助设备、维持秩序……队员们忙碌在导医台、候诊区与取药窗口之间,构成一道温暖的“青春志愿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取药 刘玉琦 摄)
聚焦热点问题 破解“健康陷阱”
针对近年来医疗诈骗手段频出、诈骗对象低龄化和老龄化明显等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真实案例,围绕“虚假药品推销”“假冒健康体检”“网络问诊诈骗”“保健品骗局”等典型情境进行场景化讲解。
“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是那些声称‘包治百病’的‘神药’,很可能就是骗局。”活动中,实践团通过易拉宝展示、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揭示诈骗套路,传授识骗技巧,引导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原来那种免费体检、送鸡蛋背后可能藏着骗局,我以后一定多长心眼!”一位参与活动的阿姨在互动答题环节中表达了自己的感触。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宣传单 韩延洋 摄)
策划+演练并行 急救宣讲更贴“地气”
为确保7月7日急救知识宣讲顺利开展,实践团于当天下午召开小组会议,逐一打磨宣讲流程、演示内容与互动设计。在海报底座制作区,几位同学挥汗作业,绘制醒目标语、设计视觉重点,将急救知识以更直观形式呈现,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在宣讲模拟演练区,心肺复苏教学流程成为练习重点。大家围绕“如何用通俗语言讲清楚复杂动作”展开反复演练,从原本的“胸外按压5厘米深、100到120次/分”转化为:“像按电梯一样,快速有力地按压30下,然后吹气2次”,并模拟实际操作节奏,让内容更贴近大众理解习惯。
“我们不能只讲标准流程,还要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会、一练就能用。”护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杨志鹏表示。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海报 刘玉琦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练习心肺复苏 董姝妍 摄)
青春守护民心 赋能健康乡村建设
此次“医疗防诈骗”主题活动是“急救‘护’乡,星火守安康”实践团服务内容的重要延伸,旨在将“健康教育+安全守护”理念落到实处。通过跨专业协同与基层共建联动,实践团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健康不仅关乎身体,也需要信息安全的守护。我们希望通过普及医疗防诈知识,让更多家庭远离‘健康陷阱’。”带队教师表示,此类教育不只是防骗,更是增强基层防御力的长效机制。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海报 何思璇 摄)
通讯员:董姝妍、施杰皓、毛程
来源:小雅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