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月19日启动以来,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周三健康直通车”公益活动,已成功开展6期共7场,初步勾勒出一幅让居民“健康触手可及”的民生图景。截至3月底,该公益行动累计服务群众846人次,建立健康档案587份,发现潜在健康风险62例——这组数据,既是基层医疗
自2月19日启动以来,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周三健康直通车”公益活动,已成功开展6期共7场,初步勾勒出一幅让居民“健康触手可及”的民生图景。截至3月底,该公益行动累计服务群众846人次,建立健康档案587份,发现潜在健康风险62例——这组数据,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暖心答卷,也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破局:从“看病难”到“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以前看专家要东奔西走,现在每周三下楼走十多分钟就能免费做多项检查。”72岁的郭奶奶抚摸着新建立的健康档案感慨。通过“医院-社区”联动服务模式,健康直通车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居民“家门口”。
6期活动中,累计完成基础筛查475例,其中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慢病预警项目”占比超80%,46例潜在心血管及代谢异常案例被精准识别。针对筛查异常者,医院创新推出“三级响应机制”:现场专家初诊、云端多学科会诊、家庭医生跟踪管理,形成“筛查-干预-管理”闭环。68岁的刘大爷通过该机制,及时发现心房颤动风险,现已纳入重点健康监测名单。
深耕: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温度与精度
在健康直通车档案管理区,587份个人健康档案整齐排列。每份档案不仅记录基础健康数据,更标注着用药习惯、家族病史等个性化信息。“我们为每位居民定制了个人健康档案,动态跟踪血压、血糖等多项指标。”项目负责人杨文正展示着健康档案,下一步我们将对接医院信息团队,实现数字化管理系统,让跳动的曲线清晰标注健康趋势变化。
针对70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医院特别开通“小雨点”绿色通道,志愿者全程陪检、优先问诊的服务模式收获100%满意度。在第三期活动中,行动不便的李爷爷在“小雨点”志愿者的协助下完成相关检查——这些细微处的服务,折射出医疗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健康关怀”的深层转变。
升维:从公益行动到长效机制的探索
“健康直通车不仅是义诊点,更是健康科普站、政策宣讲台。”医院负责人指着“健康云课堂”二维码介绍道,“每次活动中,我们都会将近期高发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急救技能、医保政策等内容制成专题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一键获取权威科普。同时,这些资源会同步转发至社区网格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双轨传播,实现健康知识‘秒达’千家万户,让‘健康’深入人心。”
更值得期待的是,医院正着力推动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数字化,通过分析筛查数据绘制“社区疾病谱”,希望通过这种“数据反哺”的模式为社区提供居民健康管理的科学指导,为精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致远:驶向全民健康的未来图景
医院负责人透露了活动后续“升级计划”:将逐步增加免费个别有需求的CT、血常规检测项目,并组建流动义诊队深入集团分院乡村。“我们要让直通车开进每个乡村,把‘病有所医’升级为‘病有良医’。”
这项行动引发的涟漪正在扩散。医院将进一步探索“公益服务+医保支付”的创新路径;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健康互助小组,定期分享慢病管理经验。正如受益居民所言:“它改变的不仅是看病方式,更是整个社区的健康生态。”(杨文正、舒展、医师报陈远航)
来源:川卫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