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度核心目标/方向参考依据经济发展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多个支柱产业集群,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乡村振兴建设国家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生态建设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创建“无废城市”,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投入
墨竹工卡县作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重要县域,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多个战略领域进行深度布局:
维度核心目标/方向参考依据经济发展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多个支柱产业集群,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乡村振兴建设国家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生态建设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创建 “无废城市” ,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民生福祉持续加大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投入,确保“20件民生实事”落地,提升群众获得感
墨竹工卡县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将围绕 “七大产业”(如工矿业、农牧业产业化、全域旅游、物流、绿色工业等)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具有墨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工矿业升级与主导地位巩固:墨竹工卡县将瞄定 “工业强县” 目标,立足 “矿业大县” 定位,编制并实施《墨竹工卡县矿山发展规划》,统筹矿山安全与发展。通过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金12亿元,完成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约9403万平方米,并对辖区内华泰龙、巨龙、中凯矿业等主要矿企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矿区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尾砂处理高效化、固体废物处理科学化,实现绿色工业生产。未来将 “发挥工矿业‘龙头’‘链主’作用”,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百亿级别。特色农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化发展:特色农牧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连片种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以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为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不断壮大墨竹小油菜、直孔白青稞等特色产业,创建培育 “墨字头”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未来将 “聚焦一产特色农牧产品种养殖、精深加工、冷链运输”,大力引新育强。文化旅游业:成功举办松赞文化旅游周暨油菜花旅游推介会、南京墨竹周等系列活动,建设了全区首家高海拔滑雪场,并创建了工卡镇塔巴村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未来将 “有序推进文旅冬季不停工项目实施和明年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并对文旅资源进行再清点、再整理、再统筹、再提升,旨在 “厚积薄发”。墨竹工卡县已成功入选国家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未来十年将以此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大振兴”。
乡村产业与收入提升: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创新运营机制,以切实可行的产业项目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增收渠道,从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就业拓展等多维度、多举措提升农牧民收入。2024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22元,增长8.5%;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强势突破3500万元。民生事业持续投入:教育方面:2021-2025年,墨竹工卡县本级财政对教育累计投入超7.8亿余元,财政投入比例每年均超21%。投入资金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改造、学生宿舍建设、塑胶运动场修建等项目。2023年全县学校实现供暖全覆盖,并开通学生接送公交线路,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医疗方面:累计投入约1.5亿元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投资3865.17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新增床位100张,建成拉萨县级仅有的2间百级标准化手术室;本级投入3500万元实施诊疗区附属工程。住房与基础设施:针对地质灾害频发问题,创新实施 “春风行动”惠民工程,计划三年对全县存在隐患住房进行提升改造。预计2025年投入2.6亿元,完成1821户危房改造。2021-2025年,投入1.2亿元资金,系统推进20余项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全面打通农村道路 “最后一公里”,让数万农牧民告别出行难。墨竹工卡县未来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与生态修复:墨竹工卡县通过树立 “无废细胞”典型、推进绿色工业生产、加快循环化体系建设、一体谋划双碳行动,促进多领域降碳减污、探索生活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举措,助推 “无废城市” 创建。目前已拥有2024年度拉萨市 “无废细胞”单位9家,正在申报1家。政企出资4.62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治理350.54万平方米,新植苗木9.62万株,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南北山绿化工程:自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以来,墨竹工卡片区完成约160万株苗木全部栽植任务,完成1.68万亩的绿化目标。带动3541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有效改善了高原生态环境。墨竹工卡县将深化区域协作,并积极融入对口支援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深化对口援藏合作: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形成了包括人才援藏、智力援藏、民生援藏、项目援藏和规划援藏等方面的全方位援藏格局。未来将继续深化在经济、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深化 “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 “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全面落实民营企业支持措施。未来将 “大兴产业,关键向‘招商’要资源”,聚焦 “大抓产业”、大力引新育强,充分利用好市委 “产业强市”政策红利,围绕一二三产谋划引进一批符合实际、产业生态链良好、能够持续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优质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机遇:拥有国家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的政策优势、工矿业的坚实基础、南京市的全方位对口支援以及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挑战:可能面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矿业依赖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生态环境脆弱性、人才短缺等挑战。来源:光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