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一生求是 立身报国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者。191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者。191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
评选民国时期(1912-1949)的十大科学家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那个时代虽然充满动荡,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先驱,他们在中国现代科学奠基阶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评判标准主要基于其学术成就的开创性、国际影响力、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奠基作用以及实际应用价值
编者:翻开课本,张衡、毕昇、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这些写入其中的闪亮名字,将科学火种植入一代代学人血脉,构筑起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首
在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的长河中,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以无比的热忱、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为“十四五”重点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项目、“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的《百年巨匠·科技篇》
这几天在整理旧书籍时,翻出几本20年前订阅的《随笔》杂志,我拿起一本2005年-第2期的《随笔》随手翻看,第一篇标题“大学校长竺可桢”七个黑体大字赫然在目,作者是智效民。
1946年秋,竺可桢长女竺梅(又名陶梅)与丈夫胡鸿慈(原名陶煦)作出震惊亲友的决定:放弃上海优渥生活,投奔山东解放区。这对夫妻的真实身份鲜为人知 —— 胡鸿慈是中共地下党员,曾参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竺梅则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受丈夫影响投身革命。
竺可桢先生的书法线条流畅自然,笔画之间舒展自如,给人一种开阔大气的感觉。在他的日记手稿、信札等作品中,字迹并不拘谨,而是大胆地伸展和挥洒,展现出一种果敢的气质,让人感受到他作为学者的豁达胸怀和坚定信念。
最新一幕,则是近日仙工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三位创始人都是浙大同窗,曾代表浙大两夺RoboCup世界冠军。
最新一幕,则是近日仙工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三位创始人都是浙大同窗,曾代表浙大两夺RoboCup世界冠军。
近期,竺可桢中学以“传承求是精神·凝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组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求是好少年”评比表彰、离队入团仪式、美文诵读展演三大环节,以榜样力量引领校园新风尚。
中学 校园 竺可桢 传播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2025-05-29 11:18 4
“这几天北平一带接连刮了三四天大风,吹得沙土灰尘……从街上回来,要在镜前一站,就要疑你自己见了鬼,或遇到瘟神。唉!墨般的黑土真是北平的特别产物吧……风是怎样来的呢?岂真是有风伯命令地?谁都知道这是一种荒诞不经的迷信传说……风是一种天然的物理动作,人没有法子能遏
杨浦区新闻办介绍,在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再添文化新地标。作为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复旦源”日前正式揭幕,以校园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伴随
北京师范大学2025届“优师计划”毕业生杨卿,已签约贵州省一所县域中学。大学四年,他多次奔赴贵州、四川等地为当地孩子授课讲学,开展县域学情调研。“教育,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奔跑。”杨卿说,“作为首届‘优师计划’毕业生,我想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教育。”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启用“复旦源”,既是致敬历史,也是面向未来的宣言。“我们要共同守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这片精神家园,把复旦乃至上海、中国的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杨浦区新闻办介绍,在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再添文化新地标。作为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复旦源”日前正式揭幕,以校园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伴随
杨浦区新闻办介绍,在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再添文化新地标。作为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复旦源”日前正式揭幕,以校园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 “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伴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温度计等气象观测工具。有一次,在外出考察途中,遇到恶劣天气,他仍不顾风雨,坚持按时观测并记录气温、气压等数据。即使在战乱时期,条件艰苦,他也没有中断过对天气的观测记录,其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每天
今天(5月18日),被列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复旦源”正式揭幕。以校园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复旦源”既是复旦由公学转制为大学后的早期成片教育历
“许多浙大本科生不满足于仅仅使用AI,而想参与到AI系统的构建和相关科研工作中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为教授团队开发了Generative AI应用平台,当时本科还没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陆俊宇与潘瑞哲深度参与搭建和维护了ChatMate平台的前后端
近日,浙江大学举行今年首次大规模主题校园开放日和“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竺可桢学院相关负责人发言和现场参观,向社会公众和学生家长揭示浙江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