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湖北一老人没有职务,毛主席却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名单贴到了人民大会堂门前。很多名字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期待哪些英雄能摘得头衔。这年,军衔制和政别级工资制同步推出——全国上下,气氛和今天的高考差不多,乡下的老人们都盯着广播,等那些曾经领头闯过刀山火海的名字。有名无分的,比肩前排的,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名单贴到了人民大会堂门前。很多名字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期待哪些英雄能摘得头衔。这年,军衔制和政别级工资制同步推出——全国上下,气氛和今天的高考差不多,乡下的老人们都盯着广播,等那些曾经领头闯过刀山火海的名字。有名无分的,比肩前排的,
枪炮声在山谷间回荡,泥泞的山路上,一个年轻战士背着一位气息奄奄的中年妇女,在暴雨和追兵的夹击中艰难跋涉。
郑位三,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随同红25军长征、创建和坚持陕南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动人事迹,至今仍为后人记忆犹新。
195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批阅文件时,一份关于离休干部待遇的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当看到他的名字后,主席放下毛笔,在烟灰缸边轻轻叩着桌面。思考一会后,主席提笔在报告上批示:享受行政三级待遇,按副总理标准配给。
郑位三同志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镇压工农运动、屠杀共产党人时,他是湖北黄麻农民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对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具有很高威望的领导人,在他家乡人民当中,至今还流传着“董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