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水/离子分离膜,材料结构有缺陷才好?
石墨烯的发现开启了二维材料的新时代,为新一代高性能分离膜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在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难以二者兼顾。相比之下,二维材料分离膜则有望同时优化这两种性能。其固有的纳米孔或亚纳米级层间通道增强了选择性,而超薄结构及平面内纳米
石墨烯的发现开启了二维材料的新时代,为新一代高性能分离膜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在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难以二者兼顾。相比之下,二维材料分离膜则有望同时优化这两种性能。其固有的纳米孔或亚纳米级层间通道增强了选择性,而超薄结构及平面内纳米
本研究考察了WA-DED制备的GWZ1031K合金在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演变。详细讨论了不同强化机制对GWZ1031K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经过500 ℃×1 h + 200 ℃×72 h热处理后,合金表现出(263 ± 5)MPa的出色屈服强度。
本研究采用定制的Al-Zn-Mg-Cu-Sc填充丝,并结合WA-DED和层间FSP工艺,制造了一种合金,不仅消除了所有孔隙缺陷,而且在T6热处理后未出现AGG现象,实现了力学性能的各向同性,创下了WA-DED铝合金领域的最高纪录。该方法为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消除缺
卢森堡大学的科研人员综述报道了通过控制晶粒组织和化学成分抑制激光焊接过程中的凝固裂纹研究进展。相关论文以“A review: Suppression of the solidification cracks in the laser welding proce
综述了 Al-Si 系合金晶粒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传统晶粒细化剂的问题,重点介绍新型抗 Si “中毒” Al-TCB 晶种合金的优势,为高性能 Al-Si 系合金制备指明方向。
“通过模拟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微观组织变化,并结合晶体塑性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和理解电弧增材制造中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行为。这些研究对于优化增材制造工艺、提高构件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X420LAD钢的化学成分是其优异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基础。除了主要含有铁(Fe)元素外,HX420LAD钢还精心调配了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微合金化元素,如铌(Nb)、钒(V)或钛(Ti),以达到特定的材料性
纯铜因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用于通信、电子电气和船舶军工等领域[1]。随着现代产业的升级,传统生产方法制备的铜制构件在服役过程中常因强度不足而发生脆性断裂[2],铜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成为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