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儒家智慧!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项目收官冲刺
沥青铺设作业正按规划有序推进、绿化工程同步展开立体施工、所有主体建筑内部吊顶装饰及墙面精装进入精修阶段……6月25日,走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繁忙而有序的“收官”景象映入眼帘。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市政工程完成95%
沥青铺设作业正按规划有序推进、绿化工程同步展开立体施工、所有主体建筑内部吊顶装饰及墙面精装进入精修阶段……6月25日,走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繁忙而有序的“收官”景象映入眼帘。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市政工程完成95%
摘 要:孔子生当礼崩乐坏之世,依据亲亲的精神,提出了孝道的原则,并折衷虞、夏、殷、周四代之礼,而对周礼进行了改造。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儒学亦应该随顺时代的要求,亟须进行现代转化。本文主要通过对古礼的具体分析,探讨孔子是如何对周礼损益的,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今年7月9日—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日前,《经济观察报》专访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前院长杨朝明。
在齐国的繁华都市中,商人们在交易之余,也会探讨孔子关于诚信和仁义的观点;在楚国的幽深山林里,隐士们在修行之时,也会思考孔子所倡导的修身之道。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从孔子的学说中汲取着智慧和力量。它成为了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成为了社会秩
王通的思想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的学说影响了后世的理学家,被誉为“王孔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那么这位隐世儒者,究竟是怎样在政治风云与历史变革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呢?
近从藏书家的朋友——周启晋先生得看沈德潜的《国朝诗别裁集》(现称《清诗别裁集》,下面简称“别裁”),此书虽然常见,但他所藏“别裁”初刻本(或称“番刻本”)是不多见的,而且是经过太平天国开科取士的“状元”手批的,这更为稀有。这位状元人称“长毛状元”,很有名。我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字字千钧,乃北宋大儒张载之不朽名言,却遭一些人质疑为“假大空”,实乃对其深刻内涵之误解,需细细剖析,以正其名。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扬子华。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对他具体的事迹了解得不多。扬子华,字子华,号扬子,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个著名学者,生活在公元前77年到公元前6年之间。听起来有点遥远,但他的故事却非常吸引人。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揭示了孔子的“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的神人感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创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宏道书院,历经400余年,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折射出我国教育从传统儒学向近代实学的转型历程。
湖广郧阳府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原杰开府算起,中经明、清、民国,至1968年淹没止,有近五百年辉煌的建城史。滔滔汉水,仿佛自梯次抬升的西北天际而来,一路湍急,至此萦洄,水面最极开阔。大江,大水,大城,造就了郧阳府舟楫云排,骈樯十里,开肆万家,商贾辐辏之景
罗素在《中西文明的对比》中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在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除其自身内在自觉地更新外,都是在与我国国内存在的各学派交流中得到发展的,汉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
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约至该校为学生讲论“国学”,后集为《泰和会语》。在《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中说:“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
传统儒家及儒学文化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武帝时期成为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传统儒家及儒学文化主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论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的生命教科书。本书以十二讲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走进孔子,亲近《论语》。从孔子生平讲起,依次探讨学习的快乐、君子的修养、仁爱的境界、礼乐的熏陶、志向的树立、行道的坚持、智慧的开启、朋友的选择政治
深圳锦鑫文化有限公司旗下画哥女总裁儒商学院以“婚姻儒学”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全球女性领袖提供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的成长解决方案,开创了一条以儒家文化赋能家庭、以家庭反哺事业的独特路径。
从《易经》到儒学,中国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完善过程,其间伏羲、周文王、周公旦、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
《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弟”指对父母的孝顺与对兄长的敬爱。意思是若人人践行孝悌,则“犯上作乱”的行为将几乎消失,本义在于在孝弟之后的仁爱,是说孝弟是行仁之本。即孝弟是仁心呈现发露的最初的表现,仁心呈
5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戴卫红研究员做了题为“出土文献所见三至九世纪《论语》在东亚的传播”的学术讲座,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中心兼任研究员罗启龙担任
5月18日,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研究员戴卫红老师讲学,主题为《出土文献所见三至九世纪在东亚的传播》。敬请关注、参与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