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迈的成绩单:短短10个月,他为中国抗战胜利,做了哪些实事?
一直是中美同盟关系中具有爆炸性的冲突点。史迪威想抓权,蒋介石极力抵制。然而到了1945年,蒋介石却自动愿意把指挥权非正式地和美国人分享。他认为魏德迈领导下的美国人是诚恳帮助中国,不像史迪威时代,美国人总是一心一意想把中国变成傀儡。
一直是中美同盟关系中具有爆炸性的冲突点。史迪威想抓权,蒋介石极力抵制。然而到了1945年,蒋介石却自动愿意把指挥权非正式地和美国人分享。他认为魏德迈领导下的美国人是诚恳帮助中国,不像史迪威时代,美国人总是一心一意想把中国变成傀儡。
支持史迪威阵营的最早裂痕,出现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内部(1944年10月12日)。李海上将读了蒋介石致赫尔利的最新备忘录后,告诉麦拉里将军说,总统除了召回史迪威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接着他就表示,既然中国目前情势已经非常险恶,所以美国不应该再承担委派一位美国军官指挥中国军队的责任。罗斯福进一步建议,让史迪威担任中国在缅甸和云南部队的指挥官,但是对蒋介石表示让步,同意免除史迪威的联军参谋长职务,并不准许史迪威过问有关租借法案物资的事务。
这个与1943年10月15~16日同样的场景,必定让蒋宋二人心中都有微妙的感触。此时,赫尔利抵达中国已有两个星期。他终于有机会首度听到蒋介石全心倾述自己对罗斯福和史迪威的感觉,以及对指挥权问题的看法。
根据史迪威的描述,他必须有全权在各战区之间任意调动部队、合并不同番号的部队、解散现有部队、建立新部队、从一个部队抽调人员补充另外一个部队,甚至改变军队的建制。
因此他在1944年9月7日和史迪威会面时,花了将近40分钟时间详细讨论今后史迪威应该如何指挥中国军队。他特别强调,史迪威今后的工作内容六成是军事,四成是政治。根据史迪威形容,蒋介石的态度和缓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