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

为何官员常自诩为“人民公仆”?

听到“人民公仆”,人们总会心怀敬意,想起焦裕禄、孔繁森等清廉正直、勤政为民的典范官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公仆精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虽与世长辞,但精神长存。为何官员多自诩为“人民公仆”而非“父母官”?“父母官”原是封

大公报 辛亥革命 人民公仆 政治动员 servant 2025-08-03 20:19  3

民国奇女,将一生活成了传奇,死后遗愿更是特立独行

因才情声名鹊起从而引起政文两界名流关注不过到达天津的吕碧城孑然一身,机智的她转念一想,是不是可以靠文字才能,先安定下来。于是写信求助于在《大公报》工作的朋友,不曾想这封信却意外被报社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在当时,大公报是引领时代的进步期刊。英敛之十分欣赏这位才华

民国 吕碧城 大公报 民国奇女 奇女 2025-05-27 12:22  7

从《大公报》看英敛之:中国新闻史的传奇拓荒者

1867 年,英敛之出生于北京,虽隶属满洲正红旗,却家境贫寒,父亲以摇煤球艰难维持生计 ,一家人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困苦。在那个时代,对于出身贫寒的英敛之而言,加入军籍获取钱粮是改善家庭困境的重要途径,为此,他自幼勤奋习武,期盼能借此改变命运。

大公报 拓荒者 中国新闻史 传奇拓荒者 辅仁大学 2025-05-26 09:21  7

历史关键时刻,傅冬菊说服父亲做出了正确选择,后来她结局如何?

1948年深冬的北平中南海,暖阁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傅作义握着女儿递来的《晋察冀日报》,突然将报纸重重拍在案上:“你真是共产党?!”站在对面的傅冬菊平静地理了理旗袍下摆:“父亲,您桌上的《大公报》说国军丢了东北,《申报》讲上海物价飞涨,您觉得南京还能守多久?”这

北平 大公报 傅作义 傅冬菊 北平城 2025-05-21 01:5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