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魁——“走到哪儿,就把秦腔唱到哪儿, 传播到哪儿 ”
“作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我觉得应该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把秦风秦韵带到哪儿,让秦腔在各个角落‘说起来、唱起来、吼起来。’”5月9日,记者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采访陈魁,他表示,凡是弘扬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活动,自己都乐于参与。
“作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我觉得应该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把秦风秦韵带到哪儿,让秦腔在各个角落‘说起来、唱起来、吼起来。’”5月9日,记者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采访陈魁,他表示,凡是弘扬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活动,自己都乐于参与。
5月11日下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舞台上迎来了终评剧目《主角》,饰演秦腔名伶忆秦娥的刘李优优以庄重而深情的鞠躬,向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与感激。小说改编本非易事,唯有充分尊重原作的基本精神,在其基础上进行独家诠释与独特创造,方有可能创作出为观众喜爱、为市场
秦腔名家演出。邀请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13名梅花奖得主、15名一级演员),开展为期6天6夜的12场经典秦腔剧目演出,并加演秦腔名家经典折子戏11折、经典唱段1段。
秦腔名家演出。邀请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13名梅花奖得主、15名一级演员),开展为期6天6夜的12场经典秦腔剧目演出,并加演秦腔名家经典折子戏11折、经典唱段1段。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彪炳史册的土地上,岁月曾镌刻着贫瘠的印记。上世纪80年代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这里生根发芽,无数寒门学子凭借苦读走出大山,让会宁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状元县”。而如今,这里又诞生了一位传奇人物——被人们赞誉为“西北秦腔王”的安万,
5月14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暨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媒体见面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乌鲁木齐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主演李敏与主创团队共同讲述《焚香记》这部承载着边疆戏曲人梦想秦腔作品如何跨越万里,在上海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5月14日,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秦腔《焚香记》剧组媒体见面会及艺术导赏在上海宛平剧院举行。
“你们听说了吗?乌鲁木齐文艺院团要角逐梅花奖啦!” 5月14日,在一个拥有百余名成员的乌鲁木齐戏迷交流群里,《焚香记》、李敏、“梅花奖”等成为大家热聊的关键词。
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挺难过的,我们陕西那个特别有名的秦腔演员孙存蝶住院了,看视频病得还不轻。我记得小时候我姥姥特别喜欢看他演出,那会儿我还不太懂,就觉得这人说话特别逗,表情夸张,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提起孙存蝶,陕西人脑海中会自动响起那句魔性广告词:“今年的任务生个娃!”这个曾让西北大地万人空巷的秦腔演员,绝非普通“角儿”——他是陕西首位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丑角演员,是把《拾黄金》《顶灯》等传统折子戏变成“全民记忆”的表演奇才,更是用通俗化表达让秦腔突破剧
同时,关于秦腔《无字碑》的新闻热点持续发酵和升温,先后有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网、央视频、智慧中国强国号、文旅中国、陕西日报、江苏卫视、陕西融媒体集团、现代快报、中国江苏网、搜狐新闻、江苏新闻、西安融媒体集团、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