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喜迎丰收 南安今年夏收玉米产量或超400吨
23日,记者走进玉米地,连片的玉米植株挺拔齐整,饱满的玉米棒子裹着翠绿的外衣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农户们穿梭在田地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玉米,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丰收景象。
23日,记者走进玉米地,连片的玉米植株挺拔齐整,饱满的玉米棒子裹着翠绿的外衣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农户们穿梭在田地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玉米,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丰收景象。
6月23日,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主办,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种子管理站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鲜食玉米品种展示会举行在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举行。
初夏刚至,京郊抢早播种的鲜食玉米已经迎来丰收季!一穗穗饱满鲜嫩的玉米,正从京郊田野奔赴餐桌,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一场健康与美味兼具的优质农产品盛宴。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场关于“时间差”的智慧农业实践正在上演。近年来,同江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肥沃的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产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和销售渠道,当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鲜食玉米的种植过程与商品粮有所不同,鲜食玉米不适宜补种。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种子的成活率,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北纬四十七根据自身种植特点,将播种机进行了改造。同时,为了提高播种工作效率,全部播种机每天采取2班倒模式不间断作业,工人轮流上岗,人歇机不歇,确保播种工作高
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在繁荣乡鲜食玉米种植地块里,一台台智能精量播种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开沟、播种、覆土、铺设滴灌管一气呵成,奏响春日劳作“进行曲”。
5月20日,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开幕,集中展示国内外1372个蔬菜新品种及210个鲜食玉米新品种。
5月20日,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开幕,各类蔬菜优新品种1372个以及鲜食玉米新品种210个集中亮相。
兴安农垦公主陵牧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20天至130天的无霜期,年有效积温在2200至2700摄氏度,富含腐殖质与微量元素的黑土地,孕育出了香、甜、黏、嫩口感绝佳的鲜食玉米。而6万亩绿色种植基地和年产能500万穗的现代化鲜食玉米加工基地,确保了每一穗鲜食
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在富裕县繁荣乡鲜食玉米种植地块里,一台台智能精量播种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开沟、播种、覆土、铺设滴灌管一气呵成,奏响春日劳作“进行曲”。
眼下,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东兴村两千亩鲜食玉米种植田里,新翻耕的土地泛着黝黑光泽,耕地里机械轰鸣,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播种作业。凭借大垄双行密植技术与绿色有机种植模式,这片土地正孕育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大垄双行密植技术促进玉米高产。通过将传统小垄合并为大垄,采用双行密植种植方式,不仅使每亩玉米种植密度提升40%以上,更实现了通风透光条件的优化。这种模式让玉米植株根系生长空间扩大,配合高垄结构有效提升田间排水能力,使作物在多雨季节的抗涝性显著增强。据相关农技人
近日,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鲜食玉米课题组克服春旱多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顺利完成国家北方(东华北)及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播种任务,为后续品种选育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塔城地区沙湾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与新疆绿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广订单式鲜食玉米种植,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近日,在吉林晟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穗穗金黄的玉米经过漂烫、真空、灭菌、冷却等多道工序,在长春海关所属四平海关严格监管下,完成属地查检流程,即将发往韩国,开启首次出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