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段炼、张东东等《AFM》:氮/羰基型窄带MR-TADF材料助力高效率、高色纯度电致发光
近年来,通过在π-共轭多环芳烃(PAHs)中引入杂原子(如 B、N、O、S、Se 等)已成为调控π-共轭分子化学结构和光电特性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特别是,利用B和N原子相反的电负性,可构筑具有分子内短程电荷转移(SRCT)特性的BN-PAHs。这类分子通过
近年来,通过在π-共轭多环芳烃(PAHs)中引入杂原子(如 B、N、O、S、Se 等)已成为调控π-共轭分子化学结构和光电特性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特别是,利用B和N原子相反的电负性,可构筑具有分子内短程电荷转移(SRCT)特性的BN-PAHs。这类分子通过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可拉伸机械特征的新型电致发光(EL)显示器件,因其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界面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受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此类器件的核心组件,透明电极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器件的整体表现。然而,当前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缺
金融界 2025 年 1 月 23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含有环己烯基的蓝色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330998 A,申请日期为 2024 年 10 月。
为确保穿着舒适和长时间户外降温,辐射降温材料必须具有透气性和自洁性,虽然已有材料具有出色的透气性、自洁性和辐射冷却性能,但其制备过程十分复杂,而且通常含氟聚合物,并不环保。此外,目前的日间辐射冷却材料以白色为主以达到较高的太阳反射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的
近日,南昌大学本科校友、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付雪梅和当前所在团队造出一种交流电致发光磁性纤维。
近日,南昌大学本科校友、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付雪梅和当前所在团队造出一种交流电致发光磁性纤维。
光是人类与机器之间数字通信的主要方式。纤维在从服装到光通信等多种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交流电致发光纤维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弯曲、扭曲并适应狭窄空间,可赋能智能纺织品和软体机器人。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纤维可能会遭受机械损伤,从而导致器件性能下降或失效。开发具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吉林省元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专利,公开号CN 119080811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面对新一代宽色域显示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发具备窄带发射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材料尤为关键。基于硼/氮(B/N)骨架的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的出现,为发展兼具高效率和窄带发射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开辟了道路。然而,红光MR-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