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杨陵大队杨村中队对杨凌公交公司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培训
8月14日上午,交警杨陵大队杨村中队分批次对60多名公交车驾驶员在杨陵区交通文明劝导教育站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培训过程中,民警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结合公交车出行特点、事故案例、常见违法行为等,详细剖析交通事故成因,讲解了车辆出行时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让大家深刻
8月14日上午,交警杨陵大队杨村中队分批次对60多名公交车驾驶员在杨陵区交通文明劝导教育站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培训过程中,民警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结合公交车出行特点、事故案例、常见违法行为等,详细剖析交通事故成因,讲解了车辆出行时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让大家深刻
在杨凌示范区街头,不同肤色的面孔日渐增多。随着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影响力持续提升,农科城的国际“朋友圈”不断升级扩容。3000多名青年农科人才跨越山海而来,在农业科技高地探寻致富密码,为全球减贫事业播撒希望。
8月13日,《陕西日报》头版刊发主题报道《以农为媒,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聚焦近年来,3000多名青年农科人才跨越山海来到杨凌,在农业科技高地探寻致富密码的生动实践。报道全文如下:
杨凌海棠运动中心,晨光刚刚出现,场馆里面就已经充满了紧张的比赛气氛。羽毛球撞击的声音一响,2025年杨凌“李宁·D8”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就正式开始啦。这个专业场馆占地5000平方米,第一次亮相就迎来了省内外28支参赛队伍。这可不只是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一
八月初的杨凌“农科城”,骄阳似火,走进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阳光透过智能温室双层薄膜,在无土栽培架上投下斑驳光影。操作间内,技术员轻点屏幕,通风窗便缓缓开启,温度、湿度数据根据植物需求实时跳动……
旧车达到强制报废标准后如何便捷注销?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深化 “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将 “群众少跑腿” 落到实处。从三分钟出回收证明、五分钟完成审核,到一日内办结注销,再到免费上门拖车取件,全流程服务让报废汽车处理的繁琐流程成为历史。
为进一步加大“中国杨凌农创汇”建设力度,持续提升农创汇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农创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杨凌农创汇”标识(LOGO)和宣传口号。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杨凌示范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于7月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专窗”,为企业提供行政处罚、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各类需要信用主体主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的业务
作为农高会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的“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活动由新华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 、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三秦都市报、农业科技报、群众新闻网、中国农科新闻网、杨凌农科传媒集团以及自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深入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5
2018年冬天,甘肃定西的马铃薯种植户老张在自家炕头刷抖音时,偶然刷到一条“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的短视频,他盯着手机里绿油油的马铃薯田,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三年前杨凌专家来村里讲的技术吗?”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是全球重要粮食生产国和小麦出口国。北哈州是哈萨克斯坦3个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因种植方式较为粗放,过去产量始终难以提升。
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与哈萨克斯坦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一年,张正茂第一次前往哈萨克斯坦,参与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建设。8年来,张正茂团队在示范园持续开展小麦引种,推广宽幅沟播技术,并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好、抗性强的品种。
“这是一次神奇的体验。在这里,我看到科技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也看到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深化农业合作的美好未来。”6月15日,参访农科城后,吉尔吉斯斯坦姑娘叶丽娅说。
6月12日,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代表将以“青春同行 筑梦上合”之名走进杨凌示范区,在杨凌这片热土上共同探寻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
风吹麦浪遍地“金”。眼下,陕西省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连日来,农业专家深入麦田开展抽样测产,印证科技助力单产提升,支撑夏粮丰收。
日前,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宝鸡岐山县举办了小麦品种观摩会,吸引了关中区域的众多代理商与零售商前来,他们穿梭于示范田间,仔细观察小麦长势,精心挑选心仪品种。
6月2日,指尖上的丝绸之路—中乌妇女创新创业合作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办,本次论坛以“凝聚女性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组织中乌两国女性展示创业产品,并围绕“妇女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妇女手工产业发展与合作”“妇女参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探讨交流。
据悉,高先生曾在杨凌某茶业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监事职务,离职后因为公司内部原因,一直无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在向“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反映后,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和反复调解,最终指导企业顺利完成监事变更登记业务。
6月9日,《陕西日报》2版头条刊发主题报道《科技引领猕猴桃产业“智”向未来》,聚焦一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植保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科技团队常年扎根田间,推广科学建园、品种优选、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动我省猕猴桃产业从传统经验型向科技引领型转变的生动实
“40年前,我们一群‘麦客’,从青海走到陕西陇县、千阳割麦,整整步行4天!现在坐高铁,4小时都用不了。”甘肃秦安县老麦客闫锁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过去一人一天也就收3到5亩,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轻松几十亩!国家农业这发展速度,我们真得珍惜这好日子!”这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