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男子造谣“地铁猥亵案二人相识”被抓 法律尊严不容践踏
4月8日,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男子姚某猥亵女乘客事件,涉事者被警方行政拘留。随后,网民杨某为博取关注,编造“双方相识并自导自演”谣言,称涉事双方实为熟人关系,女方系某社交群群主,二人策划“剧本”以博取流量,女方因虚构事实被拘留。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明确辟谣,
4月8日,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男子姚某猥亵女乘客事件,涉事者被警方行政拘留。随后,网民杨某为博取关注,编造“双方相识并自导自演”谣言,称涉事双方实为熟人关系,女方系某社交群群主,二人策划“剧本”以博取流量,女方因虚构事实被拘留。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明确辟谣,
工作发现,地铁男子猥亵事件后,互联网平台出现涉被侵犯女子的不实信息,称所谓事件反转,男女二人事先认识,系剧情演绎等。该不实信息出现后迅速在网上引发大量传播。
原事件中,女乘客的哭喊与反抗曾让无数人动容。然而“反转”谣言一出,部分网友转而质疑其“炒作嫌疑”,甚至要求她“自证清白”。性骚扰案件本就面临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的困境,此类舆论暴力无异于对受害者的二次凌迟 。
上海中心气象台4月11日21时4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上午以前全市将有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并伴有最大小时雨强20-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局地可能伴有冰雹,请注意防范。
工作发现,地铁男子猥亵事件后,互联网平台出现涉被侵犯女子的不实信息,称所谓事件反转,男女二人事先认识,系剧情演绎等。该不实信息出现后迅速在网上引发大量传播。
4月10日,杨某(男,36岁)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
4月10日,所谓“猥亵事件反转”的帖文或群聊记录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据帖文内容描述,男子姚某与被害女子相识且所谓猥亵行为系双方提前约定,而被害女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也被警方行政处罚。
然而,随着舆论发酵,网友扒出涉事男子的工作单位及家庭情况引起了很多人围观,于是就有网友发表称被猥亵的女乘客与41岁猥亵男认识,相约在地铁做违法行为等言论。
上海轨交幺幺零发布警情通报:4月10日,杨某(男,36岁)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
4月10日,杨某(男,36岁)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
4月10日,杨某(男,36岁)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
从警方通报“行政拘留”到网友扒出涉事男子姚某的“漂亮妻子”,从“望严惩”“绝不放过”的极端言论,再到同情姚某可能患病,“不希望网暴”“不搞株连九族”的理智共情言论,一场本应聚焦法律与权益的公共事件,却滑向了网络暴力、人肉姚某的深渊!
4月9日,一场全网有史以来最大的舆论风暴,正降临在一个年纪41岁,叫姚某的男子身上,因多家媒体报道了他在地铁车厢内猥亵一名女子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