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宗教是统治者的工具,无论是推崇佛教的唐朝,还是热衷于道教的明朝,皆是如此,哪怕是欧洲的传教士来了,也是封建君主想迎就迎,想赶就赶的。
但在欧洲,宗教却并非统治者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像中世纪时,欧洲的国王要想被世俗认可,真正享有君王地位时,就必须让罗马教皇为自己进行加冕。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加冕礼是法国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尽管他以一种并不尊重教皇的态度,选择了自己为自己戴上皇冠,但这场加冕礼却是实实在在的表现了教皇的地位。
毕竟,拿破仑的态度证明了,哪怕他再不满意,加冕礼也是必须的。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宗教,而且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就是基督教,上面说的教皇就属于基督教。
虽然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欧洲对宗教十分尊崇,但是从基督教的《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我们就能知道,其实这类宗教基本上都希望教徒避开诱惑,尤其是能勾起人的欲望的诱惑。
然而,在基督教中,有这么一个教派,它被基督教认为是“异端”,却安然存在了千年,直到现在依然在。
要知道欧洲人对“异端”可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这个教派是如何存活至今呢?中世纪的宗教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如果在某个时期,民众格外相信宗教之类的事物,那就意味着,这个时期的社会和人文都处在停滞甚至是比较破碎的时期。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清朝末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他自称为“上帝次子”,也就是耶稣的弟弟,创立了“拜上帝教”。
可能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他的这些所谓身份都是假的,但是在当时的清朝老百姓眼里,洪秀全简直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而基督教,就是在类似的背景下诞生的。
公元前63年,罗马占领了耶路撒冷,屠杀了1200名犹太人,以犹太人为主地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罗马的下属行省,犹太人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极度黑暗的时期。
然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针对犹太人的真正的灾难,起始于公元前40年的希律王统治时期。
当时,罗马虽然占领了耶路撒冷,但由于身份的特殊,由罗马人自己来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实际上并不合适。
希律王的父亲是以东人,母亲是纳巴泰阿拉伯人,但他从小就被当做犹太人养大,因此,希律王既可以是罗马人,又可以是希腊人,还可以是犹太人。
最终,在罗马人的扶持下,希律王成为了巴勒斯坦的统治者,史称“大希律王”。
大希律王是一个暴戾的统治者,他似乎更多的是一个罗马人,因为他对犹太人的屠杀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36年后,维持了36年的暴戾统治的大希律王去世,巴勒斯坦被罗马人重新分为三份,分别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
他们完全继承了希律王在巴勒斯坦的残酷统治,尽管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屡屡暴动,但巴勒斯坦的这三位统治者都在罗马的帮助下一次次将暴动成功镇压了下去。
耶稣诞生在公元前7年左右,在30岁那年,他接受了先知施洗者约翰的施洗,随后他来到了加利利,这里是耶稣早期传道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
在加利利及其周围,耶稣在救助穷苦百姓的过程中,陆陆续续的收入了12门徒,被称为救世主。
几年后,随着跟随者队伍的逐渐扩大,耶稣带领着自己身后的信徒进入了耶路撒冷,他的四处演说得到了耶路撒冷的众多民众的支持和声援。
但由于信徒的背叛,耶稣最终被捕,以谋叛罗马罪被判处死刑,钉在十字架上以示警醒。
耶稣死后,他的门徒称他复活升天,并以此为基础在传教的过程中一点点形成了基督教。
中世纪前后,随着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欧洲几乎人人都信仰基督教,人们甚至成为了宗教的傀儡。
欧洲的国王在教皇的加冕下登基也成为了传统,当然,这其实是因为,随着罗马帝国的彻底消亡,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逐渐崛起。
日耳曼人试图重构罗马时期的一些权力建构以及统治框架,却发现在多年的战乱和王国的消亡和兴起的过程中,罗马人留下的典籍和资料竟然只有基督教继承了下来。
在这个背景下,日耳曼人要想站稳自身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得到基督教的支持,其中,受教育程度极高的天主教会的教士就得到了日耳曼人的尊崇与追捧。
最终,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法兰克等国家就依附于天主教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西欧的基督教化由此开始,黑暗的中世纪也由此开始。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教过程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
因为处于社会最顶层的国王、贵族、地主等阶级宣扬基督教的同时只顾享乐和掠夺,普通民众被压迫、被欺骗,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生活又极度艰苦。
为了寻求心理上的慰籍,底层的民众只能选择依靠宗教来麻痹自己,他们相信只要坚持禁欲主义和刻苦修行就能赎罪,这样的人是能得到耶稣的救赎的。
随着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地主、旧贵族的矛盾愈演愈烈,这一点在意大利格外明显。
由于当时意大利的各城邦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国王,也就不必受教皇的控制,自然更不必依靠宣扬基督教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独裁者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对传统的禁欲主义不屑一顾,民众受到影响,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追求艺术的美成为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
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但丁写下《神曲》,并在诗中反对了教皇独裁,因此,他被捕入狱,最终在狱中去世。
随着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美术家的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文艺复兴由意大利开始,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
中世纪的真正结束的标志,实际上是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率领着一支水陆大军仅用53天的时间就打败了强弩之末的东罗马帝国,自此,中世纪结束。
在中世纪时期,数不胜数的科学家受到迫害,天主教会对禁欲主义奉为圭臬,科学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神学的权威性,也让禁欲主义成了笑话。
因为一旦开始谈论人的身体、世界运行的规律,就难以避免谈到知识,如果愚民政策不再是主流,天主教会就会失去对人的控制。
不只是科学家,天主教会对一切抨击教会统治、反对教会的封建特权的“异端”教派也都毫不留情的赶尽杀绝。
“性力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艰难生存下来的,甚至它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就已经被罗马教会打为“异端”了。
事实上,早在耶稣刚刚开始传教时,他身边跟着的十二门徒中的圣达达乌斯和圣巴尔多禄茂,就曾经前往亚美尼亚传教。
亚美尼亚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的地方,按理来说,一般这种国家,其民众信仰的宗教很可能会比较多元化。
但亚美尼亚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民众很少有信仰其他宗教的。
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公开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甚至在后来的发展中自己创办了亚美尼亚教会。
而亚美尼亚人信仰的基督教又和欧洲人信仰的基督教不同,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属于“性力派”,这是一个既不属于天主教派,也不属于东正教派。
除此之外,亚美尼亚的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也与基督教的主流教派宣扬的理论有所区别。
比如,传统的基督教理论认为,耶稣的人性与神性是共存的,但是“性力派”则认为,耶稣的人性与神性是合二为一的。
再说基督教影响深远的禁欲主义,也没有得到“性力派”的认可,因为“性力派”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伟大的,值得崇拜的。
在“性力派”看来,对女性和生殖能力的敬仰和崇拜是神圣的,在“性力派”的艺术作品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尽管在历史上,“性力派”几度遭受驱逐和否定,但它依旧存活了千年,哪怕是黑暗的中世纪也没能让它消失。
如今,亚美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面积不大的亚洲小国,但亚美尼亚教会仍然存在着,“性力派”也仍旧受到亚美尼亚人推崇。
来源:糖尿病足病医生梁玉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