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高安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钠离子电池因其环境友好性、成本优势和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仍面临两大关键挑战: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和潜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电压工作条件下,电极/电解液界面会发生不可控的副反应,伴随电解液的氧化分解
钠离子电池因其环境友好性、成本优势和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仍面临两大关键挑战: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和潜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电压工作条件下,电极/电解液界面会发生不可控的副反应,伴随电解液的氧化分解
由于锂供应有限,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可能会增加,这促使人们研究使用元素丰度更高的后锂电荷载体的替代和互补可充电电池。然而,获得具有足够动力学的高可逆后锂金属负极仍然具有挑战性。在传统电解质中添加共溶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策略。
储能技术是支持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电池是用来储存电能的主要设备。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电压、较大的比能量和可接受的使用寿命,因此已成为电化学储能应用的主流技术。然而,它们的潜在安全性和成本问题使得它们难以满足新型储能的需求。在新兴的各种储能装置中,可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