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

3月2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突破性发现!人类视网膜干细胞或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AlphaFold 3作为革命性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其强大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能力依赖于公开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然而,这些公开数据主要包含蛋白质与天然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缺乏蛋白质与药物分子结合的关键数据,这严重限制了该工具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潜力。

网站 科学 干细胞 视网膜 视网膜干细胞 2025-03-28 12:40  1

NRR:中国南通大学徐绘和同济大学陆建峰团队揭示视网膜再生中免疫细胞-Müller细胞互作及其调控再生的机制

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视觉功能,甚至导致完全失明。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有效治愈方法。因此,寻找修复受损视网膜的新途径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在低等脊椎动物斑马鱼的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具有干细胞样功能,其可在视网

南通大学 免疫细胞 陆建峰 视网膜 陆建峰团队 2025-03-28 08:37  1

专家点评STM | 苏建忠/瞿佳团队发现可再生的人类睫状缘区视网膜干细胞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色素变性和Stargardt病等)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其中全球AMD患者规模约为1.9亿,预计到2040年数量将增长至2.88亿,其核心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1

干细胞 视网膜 苏建忠 瞿佳 视网膜干细胞 2025-03-28 07:22  1

从志愿活动到精准诊断——揭秘视网膜AI技术背后的研发攻坚之路

NeuroVision团队近日宣布,其基于人工智能的视网膜影像分析与诊断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多轮调研、数据收集和算法优化,成功搭建了一套智能诊断云平台,并获得初步认可。这一成果标志着AI在眼科疾病检测领域的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云平台 眼科 眼科疾病 视网膜 neurovision团队 2025-03-26 15:27  2

NRR:吉林大学李光宇团队总结线粒体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策略与面临的挑战

线粒体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旨在将健康的线粒体植入到受损或功能不全的视网膜细胞中,以恢复其正常代谢活力和功能。通过线粒体移植,受损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得到改善,进而有望延缓或逆转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进程。尽管该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已有多项体外实验和动物

吉林大学 线粒体 视网膜 李光宇 吉林大学李光宇 2025-03-24 08:30  2

Nat Commun | 赵兴明/李笑天/杨禹丞合作构建人类视网膜发育细胞时空图谱

视网膜作为大脑的延伸,其发育研究为揭示中枢神经系统的构建规律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窗口。视网膜发育过程中高度特化的细胞类型分化机制——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及多种中间神经元的发生,不仅揭示了神经细胞命运决定的普遍规律,更因其明确的层状结构和可追踪的发育轨迹,成为解析神

视网膜 李笑天 赵兴明 杨禹 视网膜发育 2025-03-10 08:46  4

鹰瞳科技丨2024版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五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发布

2024 年 12 月 20 日,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爱康集团与鹰瞳科技共同发起,人民健康支持的 2024 版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五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人工智能 蓝皮书 视网膜 2025-02-08 13:04  7

NRR热点综述: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保护策略研究

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变性等疾病可导致视觉功能损害。目前,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保护策略偏向于探索如牛磺酸、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生长抑素等分子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在调节炎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的机制。研究者关注如何通过这些分子进行早期干预,以预

regen nrr 视网膜 2025-01-17 16:44  8

杨华胜教授:视网膜母细胞瘤高危人群疗法重大突破!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8000例新增患儿。其中具有病理高危因素的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达2000~3000人,这些患儿有较高的颅内以及远处转移风险,常危及生命。目前对于这部分患儿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视网膜 杨华胜 视网膜母细胞瘤 2025-01-13 18:54  7

Nature Medicine | 基因疗法新时代:基因编辑如何改变视网膜疾病治疗格局?

视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各种视网膜疾病正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些疾病中,Stargardt 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对患者的中心视力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其阅读、驾驶及面部识别等能力。目前,这种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基因疗法 medicine 视网膜 2025-01-10 19:27  9

视网膜“第三眼”颠覆视觉认知!Neuron | 中国科大薛天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第三类感光细胞参与图像视觉感知

百余年来,任何和视觉相关的教科书都认为哺乳动物图像信息的感光(即“成像视觉”),完全依赖于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cones)和视杆细胞(rods)。这两类传统感光细胞被认为是图像视觉系统的感光核心,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至大脑进行图像认知处理。

薛天 中国科大 视网膜 2025-01-07 19:58  10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学者提出嗅鞘胶质细胞在视网膜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抑制治疗中不同反应取决于移植的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元再生能力较差,这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再生能力形成鲜明对比。有几种策略被用于促进神经保护和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包括阻断或去除髓鞘或胶质瘢痕中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以及细胞移植方法。可用于细胞移植的一种细胞是嗅鞘胶质细胞(OEG)。OEG

马德里 视网膜 胶质细胞 2024-12-27 08:53  8

新视角:GLP-1激动剂对视网膜病变有何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对DR的具体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第128届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 20

激动剂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2024-12-24 11:5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