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动力申请一种干法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使干法电解质膜兼顾内聚力和高离子电导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远景动力技术(鄂尔多斯市)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干法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公开号CN12049743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7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远景动力技术(鄂尔多斯市)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干法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公开号CN12049743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7月。
ç䏿±½è½¦è®¯ æ®å¤åªæ¥éï¼å¾·å½äº¥å§éå ¹ç ç©¶ä¸å¿èåä¼ï¼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German Research Centresï¼HZB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本征安全性、低成本和820 mAh g⁻¹的高理论容量,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传统电解液中活性水分子引发的枝晶生长、电化学惰性副产物及析氢反应(HER)严重限制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尤其在极端温度下,游离水分子在低温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激增,锌离子电池(ZIBs)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水系电解质的环保特性成为储能新宠。然而,传统ZIBs在低温环境下面临严峻挑战:电解液易冻结导致离子电导率骤降,界面副反应加剧(如析氢反应),锌枝晶生长失控,严重制约其在寒冷气候的应用。固态聚合物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前,以液态电解液为核心的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已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且在极端条件下(如过充、过放、短路或物理损伤)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电解液泄漏、燃烧甚至爆炸)也限制了其在更高能
固态电解质因其本征高安全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Song Duan, Yun Zheng*,et al.,Adv. Mater.2024, 36, 2314120, ESI 1%, Highly Cited Paper, 2024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突破能量密度上限和解决安全隐患,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锂电池重要技术路线。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液 态电解质,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同时能量密度在 300Wh/kg 以下,无法满足行业更高要求。为解决安全 隐患并提高能量密度上限,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都在积极研发固态锂离子电
近日,欧洲固态电池开发商Basquevolt、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固态电池的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其中Basquevolt开发的固态电解质使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50%+,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则开发了抑制固态电池锂枝晶的新技术。
近日,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闵宇霖教授团队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醚基的热响应电解质,其Li+溶剂化结构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有助于形成多晶电极/电解质界面,从而实现锂金属电池在宽温域(−60 ~ 60oC)下的安全稳定运行。相关成果以“Thermorespon
在全固态电池(ASSBs)中,高镍NCM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成为热门选择。然而,这类材料对空气极其敏感,易在表面形成残余锂化合物(Residual Lithium Compounds, RLCs),如Li2CO3。长期以来,Li2CO3常被视为“绝缘
梅西与Mark Anthony Group和NewMás+ Next Generation Beverage Co.的专家一起,着手创建一个清晰的个人品牌饮料定位。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成为了全球科研人员竞相攻克的难题。近期,一项来自江南大学付少海教授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Stabilizing Zinc-Iodine Ba
随着电动汽车(EV)行业朝着更高效率和更长续航里程的目标加速发展,固态电池(SSBs)已成为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因其有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强的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而备受赞誉。
锌金属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丰富资源和水系环境友好性,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重要前景。然而,锌负极普遍存在枝晶生长、析氢副反应和电解腐蚀等问题,严重限制其稳定循环寿命。凝胶电解质是目前有效缓解锌负极三大问题的方法之一,但仍面临离子电导率低和机械强度不足等问题,并且大
随着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快速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面临着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双重挑战。当前液态电解质因易燃性和高温下热失控问题,严重制约了电池的本质安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凭借其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潜在安全优势,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然而,在电化学环境中,主流
在 2025 年全球技术大会上,国轩高科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 Gemstone 全固态电池,并宣布该电池已经进入真实道路测试阶段。这款全固态电池不仅在实验室中通过了高达 200°C 的严苛热稳定性测试,而且在能量密度方面达到了 350Wh/kg,成为国内最接
2025 年 5 月 22 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由中汽研中心(天津)联合5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主要区分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液态电解质电池有明确的技术分
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2025年2月可能会被铭记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梅赛德斯-奔驰与美国的Factorial Energy公司合作,成功将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了现实道路上,测试了全球首辆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电动汽车,其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621英里)
固态电解质,尤其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能够有效缓解液态电解质所面临的问题,如副反应及电解液泄漏等现象。得益于其优异的可加工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易于被制备成薄膜结构,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可与电极实现良好的一体化。此外,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与电极的界面处表现出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