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年减碳50万吨!宁夏煤业CCUS项目链式赋能绿动未来
这不是普通的储罐,它们是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的核心装置之一,源源不断地将捕集、提纯并深度压缩后的液态二氧化碳储存起来,输送给一辆辆装载液态二氧化碳的罐车,踏上循环再生的新旅程。
这不是普通的储罐,它们是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的核心装置之一,源源不断地将捕集、提纯并深度压缩后的液态二氧化碳储存起来,输送给一辆辆装载液态二氧化碳的罐车,踏上循环再生的新旅程。
“此次检查验收工作,是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SKKmigas)通过线上会议完成的。”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所所长陈伟介绍说。其间,双方就《印度尼西亚佳步区块Gemah油田二氧化碳驱可行性研究》成果展开深入探讨,技术专家也针对技术要点等细节进行了质询。
我国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一直不断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利用清洁能源等手段减少碳排放。随着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入倒计时,减排压力很大。
兴业研究近日发布的绿色金融专题报告聚焦发电企业碳履约成本传导机制,深入探讨碳市场与绿证市场的衔接问题。报告分析认为,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步提高发电企业有偿配额占比,火电成本上升将传导至电价,进而可能刺激绿电及绿证需求增长,这使得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一直不断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利用清洁能源等手段减少碳排放。随着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入倒计时,减排压力很大。一般来说,钢铁行业源头减排工艺路径主要有3种:一是氢基直接还原铁—
中国碳市场的启动正助力推动全球碳定价覆盖率的提高。“全球现在已经有80个碳定价机制,包括37个碳排放交易体系和43项碳税,覆盖全球28%的碳排放量。”在近日举行的北京绿色交易所2025年参与人大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说,在我
SHPGX导读:自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油气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和基础设施,积极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突出一体化规划布局,强化实践探索,积极寻找转型发展路径,以油气产业带动新能源业务发展,以新能源赋能油气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形成8类具有石油特色的油
6月12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参与编制的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CIAB)年度专题报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成效显著:基于两项案例研究》在法国巴黎重磅发布。
6月11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隆重开幕,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比例占30%,是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
2025年,全球气候议题持续升温,中国“双碳”战略进入关键攻坚期。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双碳领域正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产业蓝海。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地方试点落地,从碳市场扩容到技术革命,一场绿色经济的“新战役”已全面打响。
4月8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河钢集团再次荣获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称号。凭借环境、社会、管理和经济等全领域的优异表现,河钢连续3年获得此项殊荣。
4月8日,澳大利亚悉尼,河钢集团再次荣获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称号。凭借环境、社会、管理和经济等全领域的优异表现,河钢连续三年获此项殊荣。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2060年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较2025年下降约95%。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共性技术将合计贡献近80%的工业技术减排潜力。
当前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项目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覆盖炼化、生物质发电等难以脱碳的行业。油气行业已将CCUS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CCUS也已成为油气行业实现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助力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和低
本期共发表了 27 篇文章,内容涵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绿色化学工程,合成生物学,超材料,人工智能,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医学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
ccus engineering doi rui stora 2025-05-31 00:23 9
“岸碳入海”指将陆地上能源和工业生产过程捕集的CO2通过管道或船舶输送到海上平台等装置,进而封存于海底地质构造中、最终实现碳减排的一种技术手段。“岸碳入海”是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的应用场景,具有发展潜力大、适用区域广、风险相对低的优势
摩根士丹利5月27日格林尼治晚间发布的报告显示,亚洲两大主要市场(中国和日本)对主题投资和可持续性议题展现出浓厚兴趣。在过去的两周,摩根士丹利在上海和东京会晤了超过 15 位投资者,报告中总结了会谈中的核心议题。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发起的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中国环境学会-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组(牵头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正式发布行业碳中和垂直领域大模型 ——气候脉搏(ClimaPulse)!其集成最高性能版本DeepSeek
2023年深秋,吉林油田的钻井平台上,工程师们正将一罐液态二氧化碳注入地下3000米。这不是普通的油气开采,而是一场针对气候危机的“反攻”——中石油的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正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封印”在枯竭油藏中,既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减缓全球变
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碳中和对内将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对外则可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全球技术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面临时间短、任务重、难度系数大的挑战。科技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动力引擎,在碳中和中扮演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