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看了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才知姚雪垠把帝王将相写简单了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千万。在洛阳老城的书摊上,这些书往往与《故事会》《知音》并列,成为市井百姓消遣的常见读物。书贩们心照不宣地将正版定价拦腰斩断——精装本卖三十,盗版只要八块,还附赠"未删节版"的噱头。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千万。在洛阳老城的书摊上,这些书往往与《故事会》《知音》并列,成为市井百姓消遣的常见读物。书贩们心照不宣地将正版定价拦腰斩断——精装本卖三十,盗版只要八块,还附赠"未删节版"的噱头。
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浩然这个名字始终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这位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作家,用四十二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鲜活的文学编年史。1956年,《北京文艺》刊登的《喜鹊登枝》像一声春雷,让26岁的浩然崭露头角。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描写农村新气象的短篇
1946年5月,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作家姚雪垠背起行囊离开四川三台,辗转回到河南邓县老家。故乡的黄土路依旧尘土飞扬,但战后的中原大地已显露出百废待兴的生机。短暂的休整后,他于次年春天抵达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正以纸醉金迷的表象掩盖着内战的阴云。在虹口区的亭
1990年深秋,北京文采阁内暖意融融。八十岁的姚雪垠将毕生心血——《李自成》手稿郑重交予南阳档案馆时,满座白发苍苍的老作家们不约而同鼓起掌来。这些与姚老并肩走过半个世纪风雨的同事们,此刻谈得最多的不是文学成就,而是他如青松般挺直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