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

晚潮|樱飞俱是花下客

每年的春天,观赏樱花是最能撩拨人视觉神经的赏心乐事。无锡鼋头渚、北京玉渊潭、武大校园、昆明圆通山“四大赏樱胜地”常常成为春季赏花主题旅行首选目的地。无锡的鼋头渚我曾得尝所愿去过一次,的的确确被洪春桥和赏樱楼的樱花惊呆了,好久都在我的记忆里盘旋。其他的赏樱地一直

染井吉野 晚潮 樱花 杭城 太子湾 2025-03-28 15:21  2

晚潮|寻找原乡的味道

三月的杭城,全城俱是踏青赏花的人。南山路北山路人潮汹涌,车满为患。导航图上“烈焰滚滚”,西湖周边就像是被“描了一条红色的边”,许多人一致的感受是全城的人都出动了。不是摩肩接踵正在看太子湾的郁金香,就是心急火燎地正在去看的路上。

晚潮 花田 原乡 油菜花 白马湖 2025-03-27 19:50  1

晚潮|樱花雪

2009年的衢州,樱花尚未成景。学校组织教职工赴无锡鼋头渚赏樱。到达无锡,本地司机听闻我们来自浙江,好胜心顿时高涨,他话里话外地炫着“苏大强”如何如何,同时也不忘踩一下“浙大富”。同行的张老师是思政教师,亦是辩论高手,岂肯示弱?当即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与

晚潮 衢州 太湖美 信安 樱花雪 2025-03-27 18:49  1

晚潮|浴火重生:从米娅形象塑造看唐人街新一代华裔女性的成长

“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聚居地,在有关题材的作品中不断被提及,但以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聚焦点的作品,似乎不多。近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顾艳的长篇《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小说以华盛顿“唐人街”为着眼点,通过主人公米娅的形象塑造,书写唐人街

华裔 唐人街 麦琪 晚潮 米娅 2025-03-27 15:40  1

晚潮|春意盎然的西子湖畔

春分刚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潜入我的房间。窗外,小鸟在枝芽奋发的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告诉我美好春天已经来到。一只调皮的松鼠跳入我家阳台,在落地的玻璃窗上爬来爬去,似在催我去感受春天的美妙。美丽春天,万物复苏,一年一度,人皆可以拥有。但我因为重疾缠

晚潮 音乐喷泉 西子湖畔 乌鸫 宝石山 2025-03-26 17:10  3

晚潮|可爱深红爱浅红

在阳春三月的杭城游走,姹紫嫣红的芳菲百媚千娇,各自呈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就像一部剧情紧凑、画面优美的连续剧,让人一集接一集,一口气往下看,怎么也停不下来。春光里,每一种花都颜值天成,自带滤镜,是每一剧集中不可或缺的主角。这是春光的主场,实在不忍有片刻的懈怠,生

可爱 晚潮 樱花 杭城 蝴蝶花 2025-03-26 16:27  1

晚潮|烟火人间女王花

每年春天,杭州人外出踏青赏花,总会想起信义坊步行街的“樱花王”。网上各种平台公号上,也会有热心的朋友晒出自己的实况播报。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从花蕾初绽到新花始发,都有热心人在前方探班。

女王 烟火 晚潮 卖鱼桥 烟火人间 2025-03-25 17:41  2

晚潮|倘若苏轼知悉今有竹酒?

在历史的长河中,竹子,以其独特的风姿与品格,一直占据着文人墨客的心间。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千古名句,寥寥数语,便将他对竹子的钟爱与精神寄托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苏轼的世界里,竹子是高雅、坚韧与脱俗的象征,是他在尘

晚潮 美酒 安吉 竹乡 苏轼 2025-03-20 17:00  1

晚潮 | 日本旅游散记

对日本,可谓十分熟悉。一是从电影、书本、新闻上。我童年时,正是六七十年代,从样板戏《红灯记》中认识了叫一个鸠山的日本坏人,上唇留着一撮仁丹胡子;从《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中知道了日本兵,学会了“咪西咪西”等词。记得当年少有抒情歌曲播送,学校却能教一首

日本 晚潮 日本旅游 散记 旅游散记 2025-03-20 15:05  1

晚潮|春笋

雷声歇响,春雨过后的凌晨五点,竹林里正上演着植物界的“越狱大戏”。那些头戴褐色钢盔的尖脑袋突然顶破土层,以每小时0.5厘米的速度向上蹿逃。这些不安分的“地下工作者”正是春笋,堪称“跨界”的超级间谍——白天伪装成无害的竹鞭蛰伏地底,入夜就化身暗夜刺客突破防线。

晚潮 春笋 腌笃鲜 笋尖 咸肉 2025-03-19 16:39  3

晚潮|年年春风媚杨柳

我习惯于边漫步西湖,边观赏柳枝上萌动的第一颗芽尖。尽管今年的春天被流感困扰,但决意寻访柳枝上那一顶点的嫩芽,还是驱使我戴着口罩隔三差五去西湖边问柳、摄柳。

晚潮 春风 杨柳 春柳 柳景 2025-03-19 16:39  3

晚潮|一棵杏树的精神年轮

李英的《远方的“雷烨树”》,宛如一束穿透岁月迷雾、跨越时空的耀眼强光,将一位消逝在历史长河深处的战地记者形象,清晰地映照于我们眼前。这部洋洋洒洒21万字的报告文学,凭借独特的叙事结构与细腻入微的笔触,缓缓为我们铺展一幅跨越时空的精神宏阔长卷。当书页翻动的窸窣声

李英 晚潮 雷烨 年轮 杏树 2025-03-18 23:52  4

晚潮|邵叶茂的音乐情怀

邵叶茂是我的老乡,好兄弟。昨天他来电告诉我,他的二胡启蒙老师王孝和前天离世了,内心十分悲痛。我知道他与恩师感情很深,当年他就读黄公岙小学,这所村校办在他家本村史家祠堂里。他的班主任王孝和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乡村老师,拉得一手好二胡。王老师发现八岁的小阿茂,有一双纤

音乐 青少年宫 晚潮 叶茂 二胡 2025-03-18 00:45  2

晚潮|桑洛的院子和散文风格

中国散文,浩如烟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篇散文问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凡好的散文总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气象,妙趣洋溢,是作者真情性格的流露,或奔放、或委婉、或简练、或飘逸。读桑洛的文字,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他的作品《一院子的时光》让我再一次惊喜,再

李英 晚潮 散文 枇杷树 桑树 2025-03-17 23:53  3

晚潮|童谣与故乡

在我的老家绍兴上虞,现在不大有孩子唱这首童谣了: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小的时候,三两伙伴聚在一起,常常一边唱,一边举着手掌相对。方言里,“箩”与“捋”近音,唱“一箩麦”“两箩麦”,便要互相各捋一记对方的手掌。后头还有老长的一串词,边念边玩,到最后,一

故乡 晚潮 童谣 汪洋 低山 2025-03-17 19: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