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芒种,养阳护阴
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即为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
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即为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
芒种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陆游笔下的芒种,是天地间最生动的农耕画卷。今日芒种,仲夏的第一缕热风掠过麦梢,将二十四节气的平仄韵律,谱写成大地上的诗行。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特别的节气——芒种。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到7日之间到来。芒种不仅是一个农事节气,更蕴含着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和人生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充满魅力的节气吧!
此时节,螳螂破茧而出,在广阔的天地间举起双臂,做起了庄稼的“守护者”。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在一声声清脆的布谷鸟鸣中,6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 芒种。它宛如一位忙碌的使者,宣告着仲夏时节的正式拉开帷幕,也奏响了农耕岁月里收获与播种的激昂乐章。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的意思就是忙着种。芒种一到,夏熟的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的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也要管理,所以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非常典型地反映农作物耕作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与农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节气。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个节气为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
哇!芒种节气真的要来了!亲们,知道今年啥时候芒种吗?6月5日,就在眼前了!这可是夏天的第3个节气,北斗七星指向东南方,太阳跑到黄经75度。
时间过得可真是快,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小满,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了。最近我们这里天气比较凉爽,因为一直在下雨。
亲爱的万婴爸爸妈妈和万婴宝贝们,今天是 6 月 5 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 芒种!这可是标志着一年仲夏开始的重要日子。
江苏卫视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邀您共赏四季变换。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北方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南方稻黍类作物需及时播种,“收”与“种”在夏
每年阳历6月5日前后,芒种节气如约而至。今年6月5日17时56分16秒,我们将迎来这一节气。芒种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节。其名称“芒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农事指导意义。“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句话
芒种时节,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夏花绚烂,蝉鸣声声,乡野里呈现收与种并行的繁忙图景,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起源: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到了仲夏五月(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仪式为花神饯行,感谢花神带来的美丽和生机,期待来年再会。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
芒种,五月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忙种”,它的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卵,一壳百子。芒种时,小螳螂感应到了阴气渐强快速破壳而出。
今天是2025年6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夏日的第三个节气踩着热浪而来,宣告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