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种!上海最新“家底”公布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增至534种(22目82科259属),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5.2%,这是今天(4月12日)上海市第44届“爱鸟周”启动仪式上公布的最新数据。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增至534种(22目82科259属),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5.2%,这是今天(4月12日)上海市第44届“爱鸟周”启动仪式上公布的最新数据。
正值春季候鸟迁徙季,海陀山下、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上演着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从2月中旬至今,保护区已记录到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白尾海雕、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在内的80余种迁徙候鸟,近日记录到高峰过境量突破10万只。本次迁徙盛景预计将持续至4月中旬。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意渐浓,包头黄河湿地候鸟迁徙逐渐进入高峰期。3月12日,市湿地保护中心监测人员在东河区至土右旗段的黄河湿地开展春季候鸟监测,当日共记录到天鹅、苍鹭、雁鸭类、鸥类等鸟类31种17000余只,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3只、国家Ⅱ级保护
两会闭幕后,多地迅速落实青年住房保障政策。例如,北京亦庄推出“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的阶梯式安居支持,而浙江、河北等地则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超万户家庭。专家建议,此类政策需与土地流转机制结合,避免“政策热、执行冷”的困境。
初春的大同春意萌萌,桑干河流域还尚未全面解冻,但成群灰鹤已掠过晨霭,在落日余晖中投下跃动的剪影。进入三月,大同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又将迎来众多候鸟先后到访,候鸟们短暂停歇是为继续迁徙积蓄力量,但它们的到来,却让更多人看到了大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2025年2月20日,观鸟志愿者在密云水库调节池拍摄到一只佩戴卫星定位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经查阅监测追踪数据轨迹,确认这只白尾海雕是2023年1月由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并于同年2月17日在怀柔水库放归的个体。这也是它在“伤愈归队”后首次回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