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1947年才停止朝贡,发誓永远无条件支持中国
坎巨提,这个名字可能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但它的历史,荒诞得令人不可思议!有谁能想到,直到中国解放的前夜,它还在向中原朝贡,不但时常上书请求归附,甚至主动表示愿意把国王的头衔换成“县长”,加入中国?不怪大家疑惑,这脑筋转得太快,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心思?
坎巨提,这个名字可能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但它的历史,荒诞得令人不可思议!有谁能想到,直到中国解放的前夜,它还在向中原朝贡,不但时常上书请求归附,甚至主动表示愿意把国王的头衔换成“县长”,加入中国?不怪大家疑惑,这脑筋转得太快,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心思?
历史上在喀喇昆仑山脉大峡谷中的有这么个小国家,说他是国家可能都有点抬举他了,因为以他的面积和人口来看,更适合被称为部落!具体怎么形容这个国家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要是独立建国了
虽然后来格局变化,这些关系大多瓦解,但在帕米尔高原深处,一个名为坎巨提的民族,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后才停止朝贡,甚至曾写下血书誓言“永属中国”。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随便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导致了边界问题,我们从来就不承认。如果印度人非要坚持,中国也可以划一条线,直接划到恒河北岸。”
1884年6月6日,法国驻大清公使与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越南不再承认中国为其宗主国。
在一个早已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居然还有一个小小的国家,对中国有着近乎偏执的忠诚?他们不图名,不图利,甚至在清朝覆灭后,依然坚持着那份已经没有意义的进贡。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怀,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如此令人动容?
坎巨提的使者翻山越岭,带着十五袋沙金,请求归附。乾隆皇帝知道这个地方,就是玄奘取经路过的小勃律。当年,唐玄宗时期,吐蕃攻占小勃律,卡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大将高仙芝率唐军冒雪翻越海拔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全歼吐蕃守军,重新打通商路。那一战,唐军马尾巴结冰凌,刀
说到中国的历史,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藩属国,比如朝鲜、越南、琉球等等。这些国家在古代跟中国的关系那是相当紧密,定期朝贡那是家常便饭。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可不是这些“老面孔”,而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国——坎巨提(Kanjut),也叫罕萨(Hunza)
帕米尔高原上的罕萨河谷,这片被群山环绕的世外桃源,曾经有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小国——坎巨提。从1761年到1947年,这个仅有七千人口的小国向中国朝贡了整整177年,创造了中国朝贡体系最后的辉煌篇章。这段跨越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不仅是一段外交关系的记录,更是两
然而随着近代时期的衰落,很多藩属国不是被其他国家占领,就是自动脱离了属国的身份。
人口呢?鼎盛时期也就几万人。可就是这么个弹丸之地,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开始,每年派使者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走上几个月,就为了送那一小袋砂金到北京。
在绝望之际,大部分藩属国都曾向清政府求援,但清朝本身都自顾不暇,藩属国等来的只能是绝望。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藩属国,无论是清朝灭亡,还是抗日战争,始终坚持称“永属中国”,直到二战后,1947年才停止了朝贡,这便是坎巨提,那么,坎巨提与我国关系究竟有多深远?如今现状又如何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曾经默默向中国朝贡177年的小国——坎巨提,直到1947年被并入巴基斯坦,才悄然终结了宗藩关系。这个只有几千人口、如今被称为罕萨的小国,曾是朝贡体系下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帕米尔高原的褶皱里,藏着一段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当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过那袋砂金时,恐怕想不到这份薄礼会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怎样的浪花。这个名叫坎巨提的西域小国,用十五袋砂金串联起中国最后一段藩属史,更在近代风云中谱写出令人唏嘘的忠义传奇。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英国最辉煌时期称为“日不落帝国”,领土涵盖六大洲四大洋。国土面积高达为3550万平方公里,殖民统治玩不转时立刻采取措施,以英联邦的形式持续大英帝国的荣光。
《罗何含墓志》刻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这是陕西目前仅存的唐代吐火罗人墓志。唐代所称的吐火罗国是阿姆河上游的吐火罗盆地,即今阿富汗东北部,这里在先秦时曾先后是波斯帝国东部省份与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战国后期为南下塞种人建立的大夏国,秦汉之际被大月氏人
2023年,韩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以一篇题为《重启韩国:强强对决只能让中韩两败俱伤》的中文评论,在国际舆论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这篇看似强硬的警告,实则折射出半岛国家在复杂地缘格局中的矛盾心态——既想挣脱历史阴影,又难脱现实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