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6.0%才算控糖达标?糖尿病专家:很多人误解,要分人分情况
"我的糖化达标了,才5.9%!"李阿姨拿着检查报告兴奋地告诉家人。可医生却告诉她:"您的情况需要更严格的控制。"这让她困惑不已。在糖尿病管理中,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并非一刀切的6.0%,而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
"我的糖化达标了,才5.9%!"李阿姨拿着检查报告兴奋地告诉家人。可医生却告诉她:"您的情况需要更严格的控制。"这让她困惑不已。在糖尿病管理中,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并非一刀切的6.0%,而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指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稳定产物。它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不是某一天、某一顿饭后的血糖。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超过68%的糖尿病患者虽然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然超标,其中大部分人都忽视了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控制。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我们对血糖管理的一个重大认知误区。
很多中老年人拿到体检报告,第一眼总是盯着空腹血糖的那一栏。“5.8,正常”、“6.3,不高”、“7.1,得注意”,似乎这一个数字就能决定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铁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参与氧气的运输、能量代谢以及细胞的正常功能。然而,铁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进进出出”,而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涉及多个器官和调控机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体内的铁代谢过程,也就是“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清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经非酶反应结合的产物 。具有反应持续、缓慢且不可逆,其含量由过去2 - 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决定,不受检测前空腹、注射胰岛素等短期因素影响。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血糖控制”成了越来越多家庭关心的话题。很多人查体时看到“糖化血红蛋白”这一项,不禁犯嘀咕:
58岁的陈叔拿着体检报告直犯嘀咕:“空腹血糖5.9,餐后7.8,都在正常范围,医生为啥还让我查糖化血红蛋白?”直到结果出来——7.3%,医生严肃地说:“这说明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超标,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了!”陈叔惊掉了眼镜:“扎手指明明正常啊,怎么这个指标就高
有一种疾病,它让血液中的生命载体——红细胞,从充满活力的圆形变成了僵硬的镰刀状。这些异常的细胞在血管中横冲直撞,聚集成团,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车祸,堵塞了氧气和营养的输送通道。这种血液的“堵塞”,引发了身体各器官的反复疼痛危机(Vaso-Occlusive C
爱钓鱼的小王,在过去的半年中一直反复低烧,辗转大小医院多次都未找到病因,最后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为巴贝虫感染。回顾病史,小王说自己钓鱼时曾被蜱虫叮咬过,自行拔除后并未在意。
铁死亡是一种由氧化还原失衡驱动的特殊细胞死亡方式,其核心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类过氧化物酶(POD)纳米酶,尤其是具有原子级分散位点的 Fe–Nx纳米酶,在促进肿瘤细胞铁死亡中显示出非凡的催化潜力。血红蛋白(Hb)由于其与天然过氧
糖化血红蛋白6.5%等于血糖多少?相信很多糖尿病朋友都搞不清楚。上周诊室来了位拿着体检报告的李大叔,一进门就着急地问:"医生,糖化血红蛋白6.8%是不是说明我血糖很高?能不能直接换算成空腹血糖?"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疑问:体检报告上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到
在糖尿病管理这场马拉松中,有人把血糖仪当"判官",有人视胰岛素为"救星",但真正的高手早把控糖变成了一门生活艺术。当45岁的张女士亮出糖龄7年、HbA1c始终稳居5.8%的体检报告时,连内分泌科主任都惊叹:"这哪是数据表,分明是本控糖兵法!"今天,我们就从这份
血常规的报告单拿在手上,密密麻麻一堆数字,眼睛都花了。这时候有人总会说一句,“你看不懂没关系,看医生就行了”。但问题是,不懂的事总让人不安,尤其是身体的事。
糖化血红蛋白是体检中常做的检查项目,也是糖尿病病人需要定期监测的重要监测指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哪些临床意义?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表面的锚蛋白缺失,末端补体C5激活,形成C5a、C5b,C5b最终形成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