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一生很少提上甘岭战役,李和平坦言:我父亲从不争功诿过
1978年5月,王近山的生命微弱如风中残烛,他总是断断续续地喊“敌人上来了,快给我挡住。”儿子们只能反复安慰“李德生叔叔上去了,您别担心。”每次听这话,王近山会慢慢安静下来,嘴里还念着“李德生上去了,我就放心了。”有些时候,人的思绪会莫名回到漫长的战火年代,这
1978年5月,王近山的生命微弱如风中残烛,他总是断断续续地喊“敌人上来了,快给我挡住。”儿子们只能反复安慰“李德生叔叔上去了,您别担心。”每次听这话,王近山会慢慢安静下来,嘴里还念着“李德生上去了,我就放心了。”有些时候,人的思绪会莫名回到漫长的战火年代,这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也就是现在的红安县。那地方可是革命老区,出了不少英雄。王近山家里穷,爹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没少吃苦。1930年,他才15岁,就跑去参加了红军,从此跟上了革命的队伍。
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亮剑》,该剧着重展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而主人公李云龙的作战谋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的形象则是根据我国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真实经历塑造而成。
1978年5月的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特护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掩盖不了死亡临近的气息。王近山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胃癌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但此刻,他蜡黄的脸上突然泛起异样的潮红。
开国中将王近山一生结过两次婚,他跟第一任妻子韩岫岩离婚前,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二野的指战员都知道他们的爱情故事。离婚后,王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哪怕一面一句话都不见不说;韩却是死了都要追随,临终前留下一句:“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
1948年7月16日,在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的指挥下,战士们一举攻破襄阳,全歼守军,并俘虏了敌中将司令员康泽,取得了“襄樊战役”的胜利,
我们刚刚走出草地,还没来得及休整,连长就对我们讲,要做好战斗准备。原来,蒋介石早已派其主力嫡系部队 —— 薛岳兵团在天全、芦山一带设伏,企图在红军走出草地时,趁我们大幅度减员,疲惫不堪,缺衣少粮,武器缺乏,一举歼灭我们。但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战略部署,指挥
1973年的初夏,南京军区大院里。王媛媛拎着行李风尘仆仆地推开家门时,正看见父亲戴着老花镜在院子里修剪一盆罗汉松。
“老陈,你信不信我能吃掉美军三个师?”1951年4月初的朝鲜山谷里,王近山叼着烟卷看向正在看地图的陈赓。陈赓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你当美国佬是胡琏的十二兵团?”这段战前对话被记录在兵团参谋的日记里,却不想成了后来战局发展的预言性注脚。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硝烟背
当一八〇师撤至汉江边,遭所谓联合国军围堵之际,志愿军司令部即驰电北京,毛主席先以电话察前线之情,复发电问曰:“一八〇师情状如何?吾甚念之。”
《祖国》杂志/宋志娇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开国中将王近山诞辰110周年,5月16日下午,一场题为“弘扬亮剑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忆先辈 唱英雄”的专题音乐会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剧场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
5月16日下午3点,“弘扬亮剑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忆先辈唱英雄专题音乐会活动,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剧场隆重上演。
李云龙这个角色,自电视剧《亮剑》播出以来,便成为军旅题材中的经典人物。他敢打敢拼、不拘一格的作风令人印象深刻。那么,这样一个形象到底源于谁?他背后的原型究竟有多猛,真的能率七个连攻下一座县城、让日军闻风而逃吗?
“近山...我马上来陪你了”这是韩岫岩人生最后一刻回光返照说的最后一句话,而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她说完这句话后,几个孩子却看着病床上的母亲留下了异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