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

俗语“秋包伏热死牛,伏包秋凉飕飕”,今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

“秋包伏热死牛,伏包秋凉飕飕”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民间气象谚语,生动反映了三伏天与立秋节气的时间关系对后续天气的影响。2025年的三伏天与立秋如何“相包”?这一年的盛夏究竟是“热死牛”还是“凉飕飕”?要解开这个谜题,需从历法计算、气候规律及农业实践等多维度深入分析

俗语 时序 立秋 农谚 历法 2025-06-23 20:31  4

夏至说说《夏历》,和袁天罡的历法知识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是古罗马时期定的,2000多年了,中间只调整过一次,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很精确的。吃瓜蒙主就抓住这一次调整,说古罗马历法不行,这是典型的双标,典型的九假一真。她就不敢说说中国古代的历法是什么样的?我可以说是烂的一塌糊涂,每个朝代必改一次历法

夏至 袁天罡 历法 夏小正 夏历 2025-06-20 16:17  4

2025年梅雨季咋回事?入梅出梅时间和影响都在这了

乡亲们最近有没有觉得天老是阴沉沉的?家里地板潮乎乎的,衣服晾好几天都不带干的?没错,2025年的梅雨季来了。咱今天就聊聊这梅雨季,从老祖宗传下来的干支历法说到眼下的天气预报,再讲讲这湿漉漉的天对咱生活有啥影响,不管是南方种地的老乡,还是北方想了解个稀罕的朋友,

芒种 梅雨季 历法 梅雨期 梅雨季咋回事 2025-06-11 06:53  5

董宇辉是不是成为了公知?

这是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比如易中天出名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知识渊博又风趣幽默,可以说是理想的“知识博主”;但是后来发现他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公知,这样就会对大家的认知产生根本性的负面影响。比如易中天说自己没有信仰,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的“图腾”女娲就是母青蛙……

宇辉 信仰 易中天 绝学 历法 2025-06-01 14:18  6

明代中国天文历法-地球的概念

《坤舆万国全图》上有不少天文的资料,世人被欧罗巴,亚美利加,墨瓦蜡泥等西方名字,或者西洋星座代替中国的星座,搞糊涂了,以为是西方的作品。但是忽略了西方没有二十四节气,这是农业立国的中国很古的历法。《坤舆万国全图》的文字、图表中的天文信息,是中国人做的。

概念 地球 天文 天文历法 历法 2025-05-23 10:24  6

敦煌文献中的天文历法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吐蕃军队最后攻占了敦煌,敦煌同中原王朝的联系被割断,象征王权的中原历日也无法颁行到那里了。吐蕃使用地支和十二生肖(另有汉族六十甲子改编版)纪年,这既不符合汉人行之已久的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的习惯,也无法满足敦煌汉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于

敦煌 天文 天文历法 历法 敦煌文献 2025-05-22 11:05  4

数字赋能,让古历法“活”在当下

5月19日,“互联中国公益行动”行进式学习团踏入楚雄州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恰逢一场热情洋溢的庆典在此上演。彝族姑娘银饰叮当作响,汉族游客手挽手旋转,在篝火晚会的炽烈之间,这个崇拜太阳、用火把丈量时光的古老民族,正通过世界唯一的十月太阳历体系,向世界讲述着

刘越 历法 太阳历文化园 刘尧汉 张颐武 2025-05-22 08:18  6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数字赋能,让古历法“活”在当下

5月19日,“互联中国公益行动”行进式学习团踏入楚雄州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恰逢一场热情洋溢的庆典在此上演。彝族姑娘银饰叮当作响,汉族游客手挽手旋转,在篝火晚会的炽烈之间,这个崇拜太阳、用火把丈量时光的古老民族,正通过世界唯一的十月太阳历体系,向世界讲述着

公益 刘越 历法 刘尧汉 张颐武 2025-05-20 17:24  5

2025三伏天不一般,10年不遇,最短三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千年历法在2025年遭遇特殊变奏,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呈现出四大罕见特征:30天最短周期、农历六月晚入伏、闰六月母伏叠加、立秋后秋包伏持续。天文历法显示,这场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的三伏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常规,成为十年来首个"缩水版"

双季稻 三伏 历法 秋老虎 天文年历 2025-05-18 17:33  6

雷海宗丨历法的起源和先秦的历法

历法是结合农业生产而起的一种系统知识。渔猎采集时期的远古人类,正如近代仍无农业或农业仍太幼稚的少数落后部族一样,没有与我们的历法相等的一套知识。他们的生活条件尚不要求他们有系统地观察天象,他们只注意地象如风向、雨来、某种花开、某种鸟来之类就够了。这些就足以帮助

历法 巴比伦 雷海宗 初民 置闰法 2025-05-19 12: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