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1949年上海滩深夜,汤恩伯的背叛与陈仪的悲歌
一纸密信,撕裂了民国军政界最著名的“父子情”。当恩师递来和平起义的橄榄枝,手握重兵的“义子”却在烟雾缭绕的深夜,做出了一个改变两人命运、也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决定……
一纸密信,撕裂了民国军政界最著名的“父子情”。当恩师递来和平起义的橄榄枝,手握重兵的“义子”却在烟雾缭绕的深夜,做出了一个改变两人命运、也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决定……
1949年1月下旬,中国正值冬末,风声依旧,冰雪未消。这时候,两个消息砸下来——蒋介石下台,李宗仁成了代总统。有些人嘴上说不在意,心里却隐隐觉得,一场对决要开始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真让人大跌眼镜。
1949年4月22日黄昏,长江边的炮声稀了。王作华攥着电报,指节捏得纸页发皱。汤恩伯的撤退命令写得潦草,末尾还画着个惊叹号,像根刺扎在他眼里。他把电报摔在桌上,广东口音的骂声震得军用电台滋滋响:“前几日还说死守长江,如今拍屁股就跑,这不是把弟兄们往死里送?”
汤恩伯是由陈仪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为何会出卖自己的恩师至亲,此事令整个国民党系统极为震动,就连蒋介石都亲自下令,要求必须将他枪决。
1949年5月27日清晨,上海外滩的钟声与远处传来的枪炮声交织在一起。这座亚洲最繁华的城市在战火中颤抖,但街头的报童却挥舞着报纸高喊:"南京解放了!解放军进城了!"仅仅一周前,国民党政府还在南京总统府的办公室里焚烧文件,而此刻,紫金山下的总统府门楼上,一面鲜艳
1949年春天。那会儿三大战役刚打完,老百姓在村口唠嗑都知道,这天下要变个儿了。解放军这边儿,听广播说人数都过400万了,枪也多炮也响,士气那叫一个足。再看国民党,虽说报纸上还吹有200多万部队,可明白人都清楚,真正能扛枪上战场的也就150万左右,而且好多都是
1949年1月21日的北平军事会议上,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宣布了改变历史的决定:和平起义。
1954年6月29日,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的消毒水气味中,一名枯瘦的中年人咽下最后一口气。他的死亡证明上写着“胃溃疡穿孔引发并发症”,但真正致命的,或许是四年前台北士林官邸传来的那句冰冷判决——“此人不可再信”。
1937年,南口战场,3.5万中国军人硬扛6万日军18天!当毒气与炮火肆虐,战壕里一枚普通蒜头却戳中人心 —— 这是士兵们藏在饭盒里的“土药方”,也是与家人最后的牵连。
1944年,侵华日军发起1号作战,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一溃千里,一时民怨沸腾,盟邦惊惧,整个大后方一片愁云惨雾,长沙失陷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请他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蒋介石无发也冲冠:现在国际上已不把中国军队当军队,不把中国军人当军人。国民参政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长江吗?1949年的那个雨夜,百万雄师的船桨划破江面,却让国民党军的防线像纸糊的一样瞬间崩塌。
邓小平的手指,轻轻敲着电报纸上 “汤恩伯部全线西撤” 的字迹。他抬起眼,望向墙上挂着的长江防御图,三天前那场激烈的争论,瞬间在脑海中浮现。
为了表彰张灵甫“杀身成仁”的精神,蒋介石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了纪念碑,极为心痛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
1944年初,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已攻占马绍尔群岛,日军联合舰队节节败退。为扭转颓势,日本大本营孤注一掷,启动“一号作战”(中国称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从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摧毁中国西南部的中美空军基地。豫中平原成为首战之地——这里不仅是中原粮仓,更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