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何以“破圈”?——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23:11 1

摘要:三大拍摄基地、30余家落户企业、158处实景、月均接待200余个剧组......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产业的快速崛起,也是一场从“快餐式”生产向“精品化”创作的时代竞逐。

三大拍摄基地、30余家落户企业、158处实景、月均接待200余个剧组......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产业的快速崛起,也是一场从“快餐式”生产向“精品化”创作的时代竞逐。

“随着郑州短剧拍摄市场不断火热,带动了周边很多城市发展相关产业,新乡就有很多拍摄基地,恳请相关部门帮助当地人尽快发展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希望新乡也赶快行动起来......”

今年8月,在河南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成立的同时,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这条留言,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民众期待。这条建议的背后,是微短剧产业为地方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也是普通民众对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切期盼。

民有所呼 政有所应

“鉴于我市平原示范区微短剧产业发展基础好、进驻剧组多、需要群演多的实际情况,我们拟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先期做好平原示范区群演的培训工作。”这条来自市文广旅局的详尽回复,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人民网上群众留言的快速响应,也让众多期待参与微短剧行业发展的普通市民看到了机会。

微短剧演员胡新新就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我最初在一家单位上班,那时候感觉演戏离我很遥远。后来,我无意中接触到这个行业,从刚开始的胆怯到逐渐熟练,如今,我不仅时间自由,收入也比工薪族要高很多。”微短剧演员以然是较早投入微短剧赛道的人,她告诉记者:“微短剧可以让我在不同的剧情里穿梭,体验不同的人生。”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来平原示范区拍戏了。作为公司签约演员,她有固定的短剧项目,比起自己之前的职业,她基本能做到无缝跟组。像以然这样的“新演员”,平原示范区已有近百人。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市文广旅局一方面积极与平原示范区和已入驻微短剧头部企业对接,聘请专业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有意向参加微短剧表演的人员进行表演基础、台词训练、形体礼仪、镜头表现力等方面的公益培训;另一方面,聘请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等驻新高校老师,深入平原示范区各社区(村委),开展送教上门公益培训。

为加速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平原示范区成立了微短剧工作专班,高位推动资源整合。工作专班系统梳理了全区人文、风景、街区等资源,建立百余处创作素材资料库,为剧组提供“清单式”服务,涵盖拍摄场地、道具、群演、餐饮、住宿等各环节。这套服务体系不仅提高了剧组拍摄效率,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平原示范区结合微短剧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推出“拍摄场景数据库”“诉求24小时响应”等创新机制,激活158处拍摄点位价值,带动21家酒店、30处厂房楼盘等配套产业升级,实现“流量-留量-增量”的经济转化。“我们正紧扣‘强链补链’目标,力争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协调’的产业生态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流量热”到“留量热”

与传统影视剧高投入、高门槛、长周期不同,微短剧的创作门槛相对较低。“以前一个剧本、一部片子要经平台、资方等多轮审核,周期漫长。”郑州亚琪影视产业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总经理孙鹏说,现在有了河南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让大家也体验到了“就近审、快速办”的“一站式”服务。从“草根编剧”到“素人演员”,大量民间力量的加入,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源泉,也让其更贴近大众生活。

作为新乡本地人,孙鹏深切体会到家乡在微短剧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享受到“拎包入驻”式的拍摄体验。从场地协调到群演招募,从道具支持到住宿安排,“平原示范区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很多前期筹备时间,让创作团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

但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短板。孙鹏坦言,新乡不缺好素材,太行山的故事、红色文化等都是宝贵资源,但缺乏专业的IP孵化机制,导致优质题材未能得到系统开发和转化。对此,市文广旅局局长韩卫军介绍,将与该公司结合新乡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拍摄100部新乡本土文化主题优秀微短剧。通过“以剧带景、以景促剧”的模式,重构“人在景中走,景从剧中来”的文旅新生态。

从新乡故事到屏幕故事

微短剧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逐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平原示范区率先探索“微短剧+基层治理”模式,将政策宣传、文明倡导等内容通过轻量化、故事化的情节融入视频叙事,以更柔软、更亲切的方式触达群众,成为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

政策与服务体系也在持续完善。韩卫军表示:“河南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正与影视基地同步运营,我们将逐步建立起涵盖场地、人才、审片、推广的产业服务机制,并配套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数据显示,新乡目前已有具备微短剧制作资质的企事业单位30家,相关经营主体超过500家,今年上线作品500余部,多部播放量破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群众参与、贴近生活的创作机制,使微短剧逐渐形成“创作—传播—消费”一体化的良性生态。它既成为普通人记录时代、表达自我的新载体,也拓展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真正让新乡故事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