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399课狂赚百万!明星扎堆抢食,普通人知识付费路断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23:09 1

摘要:当伊能静的直播间飘出“399元学情感秘籍,让老公对你言听计从”时,知识付费圈炸了——不是因为课程内容多牛,而是明星们终于撕下“体面”,跑来和普通人抢最后一口饭了。你没看错,就是“抢饭”:一个靠演琼瑶剧走红的艺人,突然摇身一变成“情感导师”,399元一份的课,开

当伊能静的直播间飘出“399元学情感秘籍,让老公对你言听计从”时,知识付费圈炸了——不是因为课程内容多牛,而是明星们终于撕下“体面”,跑来和普通人抢最后一口饭了。你没看错,就是“抢饭”:一个靠演琼瑶剧走红的艺人,突然摇身一变成“情感导师”,399元一份的课,开播半小时卖了3300份,133万揣进兜里。这钱赚得,比拍戏省心,比综艺轻松,连税都可能比片酬少缴点。

更魔幻的是,这不是个例。前有汪峰卖“创业心法”,后有某流量小花教“穿搭秘籍”,连过气网红都敢顶着“情感专家”头衔卖999元训练营。知识付费,这个曾经被素人寄托“靠脑子赚钱”的赛道,如今成了明星流量变现的“新欢”。问题来了:当明星用自带的千万粉丝、国民度、平台流量倾斜,对着素人一顿“降维打击”,普通人还玩得转吗?

先得承认,伊能静们卖课,确实有“降维打击”的资本。你想啊,一个在娱乐圈混了几十年的人,哪怕演技稀烂,至少“镜头表现力”是拉满的——直播间里哭哭笑笑讲个“婚姻保鲜故事”,就能让中年姐姐们共情到“这不就是我吗”;再加上平台给的流量扶持(明星直播自带“热门标签”,算法优先推流),399元的课,卖3300份真不算夸张。

但你细想:这些课,到底卖的是“知识”还是“明星光环”?伊能静的“情感课”,内容无非是“多夸老公”“少翻手机”——这些话,你妈十年前就跟你说过,还不要钱。凭啥到她嘴里就值399?就因为她是“伊能静”?是那个和庾澄庆结婚又离婚、跟秦昊上综艺的“明星”?

说白了,明星卖课,本质是“流量变现的最后狂欢”。你以为他们是来“赋能普通人”?拉倒吧,他们是眼看“直播带货”卷不动了(明星带货翻车太多,观众审美疲劳),“综艺通告”价砍了一半(大环境不好,资本收紧),这才盯上知识付费这块“看起来体面的蛋糕”。毕竟,卖课比带货风险低:货不好要退货,课不好?“知识付费不退不换”是行规;而且“情感”“成长”这种课,效果没法量化——你学完夫妻关系没变好?那是你“执行力不够”,怪不着老师。

更讽刺的是,明星入场,把知识付费的“遮羞布”都撕了。以前素人卖课,还得装模作样写“课程大纲”“交付体系”,怕被骂“割韭菜”;现在明星往那一站,一句“我用我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就能让粉丝乖乖掏钱。前两天刷到一个过气歌手卖“成功学课”,直播时说“我当年一首歌赚了800万,你们跟着我学,也能年入百万”——底下评论区粉丝疯狂刷屏“老师带带我”,我差点以为进了传销窝点。

明星们拿着流量大棒横扫知识付费时,普通人在干嘛?在卷“低价”。

打开某知识付费平台,首页全是“9.9元学文案”“19.9元练口才”“39.9元搞副业”——仿佛价格越低,越有“诚意”。我认识个姑娘,做职场课的,本来定价999元,看明星都卖399,慌了,降到499,结果还是没人买。为啥?因为用户心里想:“伊能静才卖399,你一个素人凭啥499?”

这就是普通人的困境:明星用“流量+光环”把价格锚定在“399元”,素人要么跟着卷低价,要么被彻底无视。但卷低价的下场是什么?是“用时间换碎银”。

我算过一笔账:一个素人做“399元情感课”,假设毛利率50%(扣除平台抽成、推广费),想赚100万,得卖5000份。5000份是什么概念?按1%的转化率(知识付费平均转化率也就1%-3%),你得有50万私域用户。50万私域怎么来?天天发朋友圈、做直播、写公众号,吭哧吭哧干两年,可能刚攒够10万私域,还得祈祷这10万人里有5000人买你的课。

更惨的是“复购率”。明星课,用户买的是“明星体验卡”,买一次就够了(总不能天天听伊能静讲她和秦昊的故事吧?);素人课,用户买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就不会复购。所以你得不停开发新课:“399元情感课”卖不动了,就做“499元亲子课”,再不行“599元职场课”——最后把自己活活累死,一年到头赚的钱,还不够明星一场直播的零头。

这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了,这是“流量碾压”的时代。当伊能静们用千万粉丝基数、平台算法倾斜、国民认知度,对着素人一顿“降维打击”,普通人的“低价内卷”,本质上是“用自己的业余,对抗别人的专业(流量变现专业)”——怎么可能赢?

那普通人就只能躺平了?当然不是。你打不过明星的“流量战”,还不能换个“战场”吗?

我一个朋友,叫老杨,以前也卷低价课,99元的“理财入门课”卖了3000份,累死累活赚了不到10万。后来他学乖了,转型做“高客单”:针对中小企业老板的“财税合规咨询”,客单价1.5万,一年只服务50个客户,赚75万,比卖3000份低价课轻松10倍。

你看,这就是破局点:不跟明星卷“流量”,转而玩“精准狙击”——做高客单,服务少数人,赚够用的钱。

为啥高客单能行?三个逻辑:

第一,明星不屑于做高客单。对伊能静来说,399元卖3300份,133万到手,多轻松?要是做1万客单价,她得一个个聊需求、做交付——明星的时间多值钱啊,哪有功夫伺候“高净值客户”?他们要的是“短平快”,是“流量变现效率”,高客单这种“慢生意”,他们看不上。

第二,高客单能筛掉“无效用户”。你卖399元课,招来的可能是“凑个热闹”的人:学两天就放弃,还到处吐槽“课没用”;卖1万客单价,用户会掂量:“这钱花出去,能解决我的问题吗?”——愿意掏1万的,都是“真有需求、能落地”的人,沟通成本低,交付效果好,还可能复购、转介绍。

第三,高客单的“获客难度”断崖式下降。你卖399元课,要50万私域才能赚100万;卖1万客单,100个客户就够了。按5%的转化率,2000个私域用户就行。2000个私域多难?写100篇精准文章(比如“中小企业老板必看:3个财税坑让你多缴10万税”),发在公众号、小红书,就能引来——比50万私域简单100倍。

我自己就是这么干的。前两年写公众号,天天追热点、写“10万+”,结果粉丝倒是涨了不少,变现时傻眼了:都是“看热闹的”,99元课都嫌贵。后来学乖了,只写“高客单IP怎么打造”“私域精准获客技巧”——粉丝涨得慢,但来的都是“想做高客单的老板”,客单价从999提到1.2万,反而赚得更多了。

有人说:“高客单不就是‘割韭菜’吗?把课卖贵点,换个名字叫‘服务’?”

还真不是。“卖课”和“卖服务”,差着十万八千里。

“卖课”是“一次性交易”:你付钱,我给你一堆视频、文档,学不学得会、用不用得上,跟我没关系。明星最爱玩这套,因为“交付成本”几乎为零——录好10节课,卖一万份和卖一份,成本一样。

“卖服务”是“长期陪伴”:你付钱,我帮你解决具体问题。比如老杨的“财税合规咨询”,不是给你一套“税法条文”,而是帮你看公司流水、合同,告诉你“这笔钱怎么转能少缴税”“那个合同条款会有风险”;再比如我做的“高客单IP陪跑”,不是给你“课程大纲”,而是帮你梳理定位、写成交文案、优化私域话术,陪你从“0粉丝”做到“月入10万”。

说白了,“卖课”卖的是“信息差”,“卖服务”卖的是“解决方案”。信息差会过时(你今天讲“小红书起号技巧”,明天平台改算法,课就废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只要中小企业还有“财税合规”的需求,老杨就有饭吃;只要素人还有“做高客单IP”的需求,我就饿不着。

这才是知识付费的本质:不是“卖知识”,是“帮人解决问题”。 以前信息不对称,“知道点别人不知道的”就能卖钱;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你知道的,百度都能搜到——凭啥让人掏钱?凭你能把“搜到的知识”变成“落地的方案”,凭你能帮人“少走弯路、少踩坑”。

伊能静们永远不会懂这个道理。她们卖的是“明星光环”,是“粉丝的好奇心”,但光环会褪色,好奇心会消失。等粉丝发现“花399学的‘情感秘籍’,还不如我妈说的有用”,下次谁还买?

但普通人不一样。我们没光环,没流量,但我们能沉下心研究“用户的真问题”:职场人怕“35岁被裁”,我们就做“副业转型陪跑”;宝妈怕“带娃没收入”,我们就做“家庭轻资产创业方案”——这些需求,明星不会碰(嫌钱少、嫌麻烦),但对我们来说,足够撑起一个“年入百万”的小生意。

最后说句大实话:普通人做知识付费,别想着“对标明星”“做10万+爆款”,那不现实。你要做的,是“找一群同频的人,用服务换信任,用信任换高客单”。

怎么找“同频的人”?记住一个公式:精准内容+精准渠道=精准客户。

“精准内容”:别写“适合所有人的干货”,要写“只适合某类人的痛点”。比如你做“职场副业”,别写“10个副业方向推荐”,要写“30岁会计,靠‘代账+税务咨询’月入2万,我是怎么做到的”——标题里带“30岁会计”,就筛掉了“学生党”“宝妈”,引来的都是“想做副业的会计”,精准度拉满。

“精准渠道”:别在抖音、快手跟明星抢流量(他们有平台扶持,你投100块流量费,可能只换来10个泛粉),去“小而美”的渠道:,一篇文章能躺赚3年)、小红书(标签体系完善,搜“会计副业”就能找到你)、私域社群(在“会计交流群”分享干货,加你的都是精准粉)。

我一个学员,做“宠物殡葬”的(听起来小众吧?),就靠在小红书发“狗狗去世后,我帮主人做了一场告别仪式”,精准吸引“养宠人群”,客单价8000元,一年服务100个客户,赚80万。你看,她没流量,没光环,但她找到了“同频的人”——那些“把宠物当家人”的主人,愿意为“体面告别”付高价。

所以啊,伊能静卖课赚133万,我们不用羡慕,更不用焦虑。明星有明星的玩法(流量变现),我们有我们的活法(精准服务)。流量会消失,光环会褪色,但“帮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值钱。

最后送普通人一句话:别跟明星卷流量,卷不过;跟自己卷价值,卷得赢。 找一个小而美、别人看不上的细分领域,沉下心帮人解决问题,用高客单赚慢钱——这才是知识付费真正的“长期主义”。

毕竟,133万,明星赚的是快钱;但年入百万、稳定十年,才是普通人该追的“稳稳的幸福”。

来源:倪卫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