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兵变:杨贵妃真的没死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2:47 1

摘要: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两句诗引发了后世无限遐想,马尾坡之变,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两句诗引发了后世无限遐想,马尾坡之变,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

有人说,当时处死的是杨贵妃的侍女,真正的杨贵妃出家当了道士。也有人说,杨贵妃逃到了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就是她的后人。

这些民间的传言始于一点,就是唐玄宗太爱杨贵妃,根本舍不得杀她。

但是,有一点是不可争的事实,无论杨玉环对唐玄宗有多么重要,如果与他自己的性命相比较的话,他会毫无悬念的舍弃杨玉环。

这就是答案,杨玉环死了,而且唐玄宗亲自赐死的。

(图片来缘网络)

01

杨玉环的死是必然结果,因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唐玄宗没有其他选择。

但是杨玉环没有错,她只不过是个不问政事,被人捧在手心里的小女人。

人们对她的死心生同情,希望她可以不死,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安静的活着,希望有美好的出人意料的结果发生。

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杨玉环不死的版本。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马嵬坡事变的前因后果。

公元755年11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史的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下了大唐都城长安东面的门户潼关,直逼长安。

这样的结果让人始料不及。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40多岁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杨贵妃当干妈。

逗得唐玄宗整天拿他当心腹,让他当了三个地区的总司令,说他造反,别说杨玉环不信,连唐玄宗都不信。

本来安禄山被挡在潼关之外,只要唐朝反应及时,让守潼关的守将不出来,调边防军支援,就有机会扑灭叛乱。

02

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让潼关守将哥舒翰主动出击,结果惨败。安禄山长驱直入。

唐玄宗一看,事态不但严重,而且非常严重。表面上装的英勇无畏,高调喊出御驾亲征,结果却是溜之大吉。

一路上那些护卫的士兵王公显贵,皇室成员怨声载道。

平时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现在吃的是糟米杂粮,平时温香软玉抱满怀,现在却睡硬邦邦的野外,如丧家之犬般狼狈不堪。

他们心里那个恨呢,好好的,这一切都是谁惹出来的?

对,是杨国忠。本来什么也不是,就仗着是杨贵妃,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哥,官位就像坐火箭一样蹭蹭的往上窜。

官位高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得宠的妹妹呢?问题是这小子当了官,不干正事,专干一些,徇私枉法,坑人害命的事。

就像这次安禄山起兵,要不是他太坏,安禄山能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反唐吗?

要不是他谎报军情,贻误战机,能让安禄山成事吗?要不是他公报私仇,让哥舒翰出击,能让安禄山入关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错,必须让他出面有个交代。

03

群情激愤,只要有人点个火就能成燎原之势。于是禁军将领陈玄礼说:咱们今天的惨状都是杨国忠害的,是男人就要以怨报怨,有仇报仇。

大家齐声说:对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呼声很高。此时的杨国忠,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不知人群中谁喊了一声:杨国忠勾结胡人谋反了。这句话就像一颗火星掉入火药桶,瞬间引爆了所有人的情绪。

士兵们一拥而上,把杨国忠砍头分尸,甚至连他的肉都割下来吃了,连同他的老婆孩子,和跟前的侍卫一并遭了殃。

杀了杨国忠平了民愤,为什么这些人还非杀杨贵妃不可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杨贵妃不能不死。杨贵妃这个人的威力太猛。唐玄宗太听她的话,让这些人心有余悸,怕她秋后算账。

聚众哗变,以下犯上,不经请示就诛杀了当朝宰相和皇亲国戚,无论哪一条拿出来都是谋逆大罪。

就算是皇帝迫于现状,亲口认可了兵变的合法性。但是,只要杨贵妃在皇帝身边,一旦势头过去,她就能仗着皇帝的宠爱,吹吹枕边风,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

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谓斩草除根,不为自己留后患,所以杨贵妃必须死。

04

其二,杨贵妃不得不死。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是真的,但是他更爱自己。

当他身边的高力士对他说:万岁呀,如果贵妃不死,将士们就会认为,您以后可能会旧事重提,他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忠于您呢?

到时候就有可能,换一个不追究的皇帝。贵妃是没罪,不该死,但是事已至此,有没有罪重要吗?

他们要的是您的态度,要么舍了贵妃,要么你和贵妃一起舍了,你自己掂量吧!

唐玄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已才下了勒死杨贵妃的命令。

虽然有首诗这么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这种爱情的最高境界,可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

当高力士用三尺白绫送走杨贵妃,将士们还是不放心,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士兵,亲自验过尸之后。他们才跪倒请罪,高呼万岁,重新恢复应有的秩序。

杨贵妃在38岁这一年,命丧马尾坡,被草草的埋葬。

(图片来缘网络)

杨贵妃不坏,又没有罪,她只是一个被宠爱的女人,她没有政治野心,不参与政治,即便是被动裹挟于政治事件中,也不过是女人被人捧在手心时的,一丝丝虚荣之心作怪。

她不像历史上那些,真正为自己一己私利投机钻营的后宫女人,让人痛恨。她的死,让人同情,让人怜悯,让人惋惜。

所以,人们希望她能逃脱惨死的命运,安静从容的在某一个角落度完余生。才有了她假死的许多联想。

来源:云此是潇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