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康师傅方便面陷增长瓶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22:16 1

摘要:8月21日晚,罗永浩现身康师傅官方抖音直播间,大力推广一款名为“特别特鲜泡面”的新品。他反复强调这款泡面“用泡的速度达到煮的鲜度”,声称采用了康师傅耗时九年研发的“单篓水煮工艺”。

热水一冲,三分钟解决一餐的方便面正在失去它的中国市场,即便是行业龙头康师傅也不得不面对业绩下滑的残酷现实。

8月21日晚,罗永浩现身康师傅官方抖音直播间,大力推广一款名为“特别特鲜泡面”的新品。他反复强调这款泡面“用泡的速度达到煮的鲜度”,声称采用了康师傅耗时九年研发的“单篓水煮工艺”。

直播带来短暂销量爆发——开售1小时,销售额突破280万元,2小时后“罗永浩专属”组合售罄。

然而,网红带货的高光时刻难以掩盖康师傅日益严峻的业绩困境。据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康师傅控股营收同比下降2.7%,方便面业务收入下滑2.5%。这也是康师傅近五年来首次中期营收下滑。

1

增收不增利,泡面龙头遭遇困境

康师傅控股2025年中期财报呈现出一组矛盾的数据: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净利润却逆势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92亿元,同比减少2.7%,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中期营收负增长。

方便面业务作为核心支柱,收入同比下降2.5%至134.65亿元,其中高价袋面跌幅达7.2%,仅中低端产品维持增长,反映出消费降级趋势对产品结构的显著冲击。

从财务数据来看,康师傅的盈利增长主要依靠两大因素:一是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34.5%,这得益于原材料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优化;二是通过出售两家附属公司获得2.11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

若剔除这些一次性收益,实际经营利润增长将大幅缩水。这种“减收增利”的财务表现,暴露出企业正面临增长动能不足的深层次问题。

如果与主要竞争对手统一相比,康师傅的颓势则更为明显。统一同期方便面业务增长8.8%,饮品业务增长7.6%,其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5元以上产品占比已达44%。反观康师傅,不仅高价产品线持续萎缩,经销商网络也在收缩,报告期内减少3409家,反映出渠道掌控力的弱化。

行业分析显示,方便面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外卖平台持续的价格补贴战将餐饮客单价压低至15元区间;精致一人食、代餐等新兴速食品类快速崛起;高铁等公共场所对方便面消费的限制等因素,都在挤压传统方便面的生存空间。据行业统计,近三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已累计减少40亿包销量。

危机之下,近年来康师傅也推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创新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能否扭转整体颓势仍需观察。此前,公司计划通过3-5年时间实现利润翻倍,但在营收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这一目标面临严峻考验。

2

提价策略反噬,渠道经销商萎缩

《观澜商业评论》认为,康师傅近年推行的激进提价策略,正在形成一场从消费端到渠道端的系统性反噬。自2023年11月启动饮品调价后,公司又于2024年7月将经典系列方便面单价提升至5元,这一系列动作虽使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至27.8%,但也引发了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消费端的抵制。数据显示,1L装冰红茶涨价后部分渠道月销量暴跌50%,高价袋面销售额同比下滑7.2%。

这种“涨价即滞销”的现象,折射出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正加速流向今麦郎等竞品。还有就是,提价导致的产品周转效率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据浙江一经销商反映,1L装饮品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延长至45天,大量临期产品积压仓库。

其次是渠道体系的崩塌比预想中更为剧烈。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经销商网络缩减超1.6万个,相当于每天流失11家合作伙伴。

这种萎缩包含双重动因:一方面公司主动淘汰低效经销商,转向即时零售、折扣店等新兴渠道;另一方面,约40%的渠道流失源于提价导致的利润空间压缩。有经销商透露,提价后终端售价倒挂现象频发,部分超市同款产品线上售价较线下低30%,严重破坏渠道价格体系。

第三是结构性矛盾在渠道端持续发酵。传统经销商面临“三难困境”:维持官方零售价则销量锐减,降价促销则利润归零,囤货待销则面临过期风险。

这种困境直接导致校园小卖部等特殊渠道转向竞品,自动售货机补货频次下降3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渠道收缩与销量下滑形成负向循环——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减少3409家直接造成约7亿元营收蒸发。

康师傅管理层曾解释,提价是为对冲原料成本压力,“不调价毛利难回35%以上”。但现实是,即便经过多轮调价,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仍徘徊在34.5%,未达预期目标。

这暴露出提价策略的根本缺陷:在存量竞争市场,单纯依靠价格杠杆难以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目前,康师傅正试图通过“合麵”等高端新品突围,但渠道生态的修复需要更长时间,这场策略调整的阵痛期或将持续2-3年。

3

高端产品难挽市场颓势

为打破增长困境,康师傅近年来加速产品创新,试图通过高端化路线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其密集推出超过40个SKU,构建了覆盖3-20元价格带的“金字塔”产品矩阵。其中,“御品盛宴”系列瞄准20元高端市场,“鲜Q面”主打健康非油炸概念,会员店定制产品“潮卤牛三宝牛肉面”则尝试抢占精品速食赛道。这种全方位布局反映出企业试图通过产品多元化突破增长瓶颈的战略意图。

技术突破成为创新的核心卖点。历时9年研发的“特别特鲜泡面”采用“单篓水煮工艺”,通过0油炸技术实现“泡面煮感”的突破性体验。配合罗永浩等头部主播的流量加持,该产品上市初期表现亮眼——72小时销量突破10万单,直播专场销售额达280万元。

然而这种技术驱动的创新面临持续性挑战:产品复购率不足30%,流量退潮后日均销量骤降90%,暴露出“重营销轻体验”的深层问题。

高端化尝试遭遇消费场景错配。针对山姆等会员渠道开发的“白松露鸡腿鸡汤面”等产品,虽然单盒售价高达18元,但家庭仓储式消费与方便面即时性需求存在天然矛盾。

数据显示,这类产品在会员店的周转周期长达45天,远高于普通超市15天的平均水平。同样,定位10元档的“合麵”系列,其价格已逼近外卖简餐区间,却未能提供相应的用餐体验价值。

饮品创新的滞后性更为突出。在无糖茶市场占有率已被农夫山泉、三得利瓜分80%份额的背景下,康师傅“茶的传人”系列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

其无糖产品不仅比竞品晚推出3年,在茶多酚含量、包装设计等关键指标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即饮茶业务负责人坦言:“冰红茶的成功反而成为转型包袱,无糖产品在渠道政策、营销资源分配上始终处于次要地位。”

创新效率的瓶颈逐渐显现。尽管康师傅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但新品贡献率仅占营收的8.7%,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统一15%的水平。

与此同时,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快起快落特征——约60%的新品在上市6个月内就被归入长尾产品序列。这种状况与创新机制密切相关:公司内部评估显示,当前近七成新品仍属于“口味微调”式创新,真正具有技术突破性的产品不足两成。

结语

整体而言,康师傅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内部策略失误,更来自整个方便面行业的结构性转变。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中国市场方便面消费量减少了40亿包。外卖行业的发展对方便面市场形成了强烈挤压——《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便减少0.0533%。

面对这些挑战,康师傅选择了高端化转型的道路。但从目前结果来看,这条道路充满坎坷。

投资者用脚投票给出了他们的判断:花旗银行对康师傅的目标价为10.1港元,评级“沽售”;大和证券将目标价由12港元下调至11港元,重申“跑输大市”评级。

罗永浩的带货可能带来短暂的销量爆发,但真正挽救康师傅的,只能是深刻理解消费变迁并做出实质性变革的能力。

来源:看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