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沙唑嗪是一种α1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它通过放松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帮助尿液更顺畅地排出,从而缓解排尿等待、尿流变细、夜间频繁起夜等症状。
多沙唑嗪是一种α1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它通过放松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帮助尿液更顺畅地排出,从而缓解排尿等待、尿流变细、夜间频繁起夜等症状。
2017年,51岁的李志安在广州一家证券公司做分析师,每天早上八点坐进办公室后,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不挪地方,对着电脑翻看数据、写报告、接客户电话。为了节省时间,他的午餐几乎都在工位上解决,常点的外卖是红烧肉、卤味拼盘或快餐盒饭,重油重盐的味道让他觉得下饭又解压。晚上收市后还经常要加班复盘到十点,回到家后则习惯打开电视边看财经新闻边继续喝啤酒,搭配花生米或卤牛肉,说自己这是难得的放松,从未想过运动。即便是休息日,他也大多是瘫在家里度过。妻子提醒他年纪不小了,要注意运动和饮食,他却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不会有什么大碍。殊不知,他的身体已悄然亮起了红灯……
8月14日上午十点,李志安坐在证券公司办公室,正低头整理客户的投资报告。长时间盯着屏幕,他突然感觉下腹有些胀满,像气球被一点点打入空气,逐渐鼓胀,顶得他心里发慌。眼看着只剩最后一点点收尾工作,便想着等会去厕所,依旧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可随着他动作的加快,那种尿意越来越明显,下腹像被塞进了一块沉重的石头,硬邦邦地卡在膀胱深处。他皱了皱眉,伸手捂了下小腹,身体微微前倾,却依旧忍着没起身,心中安慰自己再忍耐一会。
很快,他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收尾,立刻推开椅子站起来,快步走向公司洗手间。刚站在小便池前,他急忙解开裤链,却发现尿液排出异常缓慢,细得像是一根漏水的细丝,断断续续,好似老旧水龙头滴出的水珠,时而停滞,时而勉强滑落。他用力屏住呼吸,身体前倾,手紧紧撑在墙上,脸涨得通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膀胱像涨满的水袋,迫切想要被释放,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死死掐住出口,下腹的胀痛就像被硬生生憋回体内,鼓胀感瞬间加剧,仿佛被反复灌入更多的压力。
疼痛让他的脚步不稳,忍不住后退两步,双手交替捂着小腹,呼吸急促。他试着再度弯腰缓解,下腹深处传来的却不是缓解,而是一股更为剧烈的疼痛,好像那块早已嵌在膀胱口的石头被狠狠拧紧,瞬间让他肚子里涌出一股撕裂般的胀痛,腿也一阵阵的发软。他下意识的抖着手想去撑住小便池的上方,稳住身体,眼前的视线却开始模糊,下腹绷紧得像要炸裂,紧接着便是双膝一软,整个人重重跪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口中喘息声短促而急促。还没等他呼救,眼皮便沉重地合上,当场昏迷。正在上厕所的同事很快就发现他倒在洗手间,立即上前查看情况,场面一片混乱,急忙呼叫120急救。
在急救车送到医院后,李志安很快被推进了泌尿外科的诊室。医生先安排了常规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肾功能指标。血压测得 145/95 mmHg,心率 96 次/分,偏高,提示紧张及不适状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为 9.2×10⁹/L,虽然略高,但并无明显感染迹象;尿常规却出现了轻度异常,尿比重 1.030,提示浓缩偏高,红细胞计数 8/HP,偶见白细胞,说明泌尿道可能存在隐匿性损伤或梗阻。进一步的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升至 132 μmol/L(正常参考范围 44-133 μmol/L),尿素氮为 8.6 mmol/L,已经接近上限,这让医生意识到他的泌尿系统存在压力性改变。结合同事描述的排尿异常和突发昏迷的经过,医生判断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急性尿潴留,背后可能有更深层的病因,于是立即建议行泌尿系统的专项检查。
在接下来的超声检查中,B 超提示膀胱明显扩张,膀胱残余尿量高达 250 ml,远超正常标准,前列腺体积测量约为 48 ml(正常中老年男性一般不超过 25 ml),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增多,提示明显的增生表现。医生同时安排了直肠指检,触感到前列腺中叶明显肥大,质地偏硬但无结节,这与B超结果互相印证。为进一步明确梗阻程度,医生还进行了尿流率检查,结果显示最大尿流率(Qmax)仅为 6.2 ml/s,平均尿流率 4.8 ml/s,远低于正常男性应有的 15 ml/s 以上,排尿时间延长至 80 秒,排尿曲线呈现典型的低平缓慢形态。综合上述检查数据,医生明确诊断李志安为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并提示其长期久坐、饮食习惯不良和缺乏运动很可能是高危诱因。确诊后,医生当场决定为他留置导尿管以解除急性潴留,同时制定后续系统治疗和生活干预的计划。
在确诊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后,医生立即为李志安留置导尿管,短时间内便引流出约 500 ml 淡黄色尿液,下腹部的沉重压迫感很快缓解,面色也逐渐由苍白转为正常。为了防止再次急性潴留,医生暂时保留导尿,并给予补液以稳定电解质,同时监测肾功能指标。经过 24 小时观察,血肌酐逐步下降至 110 μmol/L,尿素氮回落到 6.9 mmol/L,提示因尿潴留造成的压力性损伤正在逐渐恢复。
住院期间,医生为他使用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来放松前列腺及膀胱颈平滑肌,使排尿通道更为通畅。两天后,医生尝试拔除导尿管并观察自然排尿情况,他虽然仍有排尿等待,但尿流已较之前明显改善,膀胱残余尿在复查B超中降至 80 ml,尿流率测试最大尿流率上升到 11.4 ml/s,接近基本稳定的水平。经过一周的系统治疗和生活干预,李志安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下腹胀痛和夜间频繁起夜的情况逐渐减轻。复查肾功能指标完全恢复在正常范围,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恢复至 2/HP,说明泌尿道压力已大幅减轻,达到出院标注,可带药出院。
出院前,医生为李志安进行了健康教育。饮食上建议减少高盐高油的外卖和夜宵,避免啤酒、花生米等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每天 1500-2000 ml 水分摄入,有助于减轻膀胱刺激。运动方面要求他改变久坐习惯,每天至少坚持 30 分钟快走或伸展运动,工作中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作息上要避免长期熬夜,保持规律生活,减少精神紧张。药物方面,医生强调需按时规律使用多沙唑嗪,帮助放松前列腺和平滑肌,改善排尿通畅,同时注意避免突然起身导致头晕,必要时监测血压。最后,医生提醒他要定期复查前列腺体积、尿流率和肾功能,做到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李志安连连点头,将医生的话都放在了心上。不久前昏迷入院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回到家后他明显比之前谨慎了许多。开始按医嘱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多沙唑嗪,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对待健康。饮食上,他逐渐减少外卖次数,妻子为他准备清淡的家常菜,多了青菜和粗粮,晚上的啤酒和卤味也被戒掉,改成温水和水果。工作间隙,他会刻意放下鼠标,每隔一小时起身走动,伸展一下腰腿,避免长时间久坐。下班后,他也不再赖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跟着妻子在小区里快走三十分钟,渐渐养成习惯。晚上尽量早睡,避免再熬夜复盘行情。几周后,他发现排尿等待的时间明显缩短,下腹胀感减少,夜间起夜次数也少了,精神状态比之前轻松了许多。
三个月后,李志安按时来到医院复查。B 超显示前列腺体积维持在 45 ml 左右,没有进一步增大,膀胱残余尿量下降到 50 ml,较出院时更为理想。尿流率检测结果提示最大尿流率(Qmax)已升至 13.8 ml/s,接近正常下限,排尿时间缩短至 40 秒,曲线逐渐恢复平稳。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内,尿常规未见红细胞异常,肾功能稳定。医生在查体时确认膀胱扩张情况明显改善,未再出现急性潴留的迹象。结合生活习惯的改变,症状已得到较好控制。医生鼓励他继续保持清淡饮食和规律运动,并坚持规律服用多沙唑嗪,避免自行停药或漏服。同时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关注前列腺体积变化和肾功能。李志安听后心里踏实了不少,也更加坚定了维持新生活方式的信心。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以为一切重新步入正轨的时候,生活却给他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2019年9月5日,下午五点,李志安坐在公司办公室里分析今日的市场,连续几个小时没有离开工位,长时间的盯着屏幕让他感觉到头有些沉重,像被压上一层沉重的罩子。他下意识的晃了晃脑袋,却发现眼前的字迹越来越模糊,仿佛被一层水雾笼罩,屏幕上的数字和曲线交织成模糊的影影绰绰。他本能的闭上眼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想让自己清醒,却发现脑袋里像灌了铅一样迟钝,眼皮越来越沉。他努力眨眼,却始终无法把那股模糊感赶走。眼前的字就像隔着一层雾蒙蒙的玻璃,心口随之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慌乱,他感觉大脑仿佛正逐渐被困在一片混浊里。
他以为是自己坐的太久的缘故,准备起身活动,然而刚扶着椅子站起来却感觉到自己的脚下发虚,好像踩在棉花上一般不稳。整个人晃了两下,身体摇摇欲坠,他赶紧伸手去扶住桌角,试图稳住自己的身形,却感到下腹和胸口突然涌起一股翻腾感,像有什么东西要冲破喉咙般往上顶。他捂着肚子,胃里一阵翻江倒海,酸水直往上涌,喉咙发紧,口腔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眼前的画面也骤然旋转。几乎是下一刻,他的双膝一软,整个人扑倒在办公区地板上,口中吐出呛人的呕吐物,呼吸急促而浅。这动静很快吸引了在场所有同事的注意,他们立刻惊慌失措地围拢过来,却发现他眼皮已经缓缓合上,陷入昏迷,随即急忙拨打了120。
送到医院后,急诊科医生立即为李志安展开评估。首先是生命体征监测,血压 90/60 mmHg,心率 118 次/分,呼吸急促而浅,血氧饱和度仅 86%,提示循环与呼吸功能均处于危险状态。抽血化验很快出来,血肌酐高达 865 μmol/L(正常 44-133 μmol/L),尿素氮升至 39.6 mmol/L(正常 3.2-7.1 mmol/L),血钾浓度 6.9 mmol/L(正常 3.5-5.5 mmol/L),严重电解质紊乱。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pH 值降至 7.18,二氧化碳分压 30 mmHg,碳酸氢根浓度 12 mmol/L。尿常规检查显示蛋白尿 2+,红细胞 25/HP,说明肾小球已受到严重损伤。腹部超声检查提示双肾明显缩小,皮质回声增强,排空延迟,提示慢性损伤基础上急性加重。
医生结合病史和检查数据,明确诊断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并已出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救团队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同时给予钙制剂稳定心肌,静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以降低血钾,并准备紧急血液透析。然而在操作过程中,他的心电监护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很快进入心室颤动。医护团队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联合电除颤,持续抢救近四十分钟,血压一度回升,但因酸中毒严重且毒素无法及时清除,循环再次崩溃。最终在傍晚七点三十五分,李志安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在病历中写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发高钾血症,心脏骤停”作为直接死因。
在病房外焦急等待的李志安的妻子,原本还盯着急诊门口的灯牌,心里一遍遍祈祷丈夫能平安出来。等到护士快步走出,带来“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时,她整个人像被当头劈中,耳边轰鸣一片,根本听不清后面的话。那一瞬间,她眼神空洞,整个人僵在原地,嘴唇微张却发不出声音,仿佛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四周的喧嚣声仿佛被隔绝,她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和胸口撕裂般的痛。反应过来时,泪水已不受控制地滑落,她双手颤抖,喃喃自语“不可能,不可能,他不是才刚好起来了吗……”,整个人像被抽去灵魂一般,呆愣地站在冰冷的走廊上,不愿相信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李志安的妻子终于回过神来,眼泪模糊了视线,扑到刚走抢救室的医生面前,声音颤抖又急促:“为什么?他不是一直很听话吗?饮食控制、按时吃药、每天还出去走路,连啤酒都戒掉了!我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可为什么还会出事?为什么来的这么突然?!”她的情绪彻底崩溃,手指用力抓着衣袖,眼神里满是难以接受的愤怒与痛苦,“上次复查不是说指标稳定吗?那为什么还会这样?你们到底漏掉了什么?!”
医生原本下意识地以为,李志安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没有规律服药,或者在生活里仍旧保留了某些不良习惯。但此刻听着妻子带着哭腔的质问,再对照她反复强调的细节,他渐渐明白,李志安确实是严格遵照医嘱,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幅度改善。于是,他陷入了困惑。
他重新坐回值班台前,把所有住院期间的病历、实验室数据和复查报告一份份翻出来,反复比对。血肌酐、尿素氮、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甚至连尿流率曲线,他都细细过了一遍。每一次结果都和“稳定”两个字相符,没有出现过显著的波动。他还特地回忆并再次调取护士的护理记录,确认服药时间无误。随后,他又和家属详细交谈,试图寻找蛛丝马迹,询问日常饮食、睡眠、运动、是否有新的不适症状。但回答一一对应上去,竟没有发现任何漏洞。
妻子眼看着医生迟迟给不出明确的解释,情绪彻底失控,声音颤抖却越来越高:“那你告诉我,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好好的说走就走!你们不是说复查稳定吗?!”她的喊声回荡在走廊上,吸引了周围病人和家属的目光,不少人停下脚步向着办公室里张望,场面开始变得混乱。
正好这时,路过的科室主任被嘈杂声惊动,推开办公室的门快步走了出来。他见到病房外的场景,眉头一皱,声音沉稳却带着威严:“怎么回事?这里发生了什么?”值班医生立刻迎上前,压低声音,把李志安的入院经过、抢救过程,以及复查一直稳定的情况一一说明,并把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递到主任手里。主任接过病历,神情凝重地翻阅每一页,指尖停在几处关键指标上,眼神闪过一丝深思。随后,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李志安的妻子身上,语气柔和的安慰着她的情绪,并且开始询问一些有关患者用药和生活细节的问题。通过1个小时的沟通,科室主任很快找到了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患者在服用多沙唑嗪时没有注意到的3个细节!
得知真相的主任脸色骤变,长叹一声,惋惜道:“没想到还是疏忽了啊!李志安虽然规律复查、生活习惯也调整到了近乎完美,但在服用多沙唑嗪的过程中,却犯下了3个极其容易被忽视的错误!临床上很多人都和他一样,以为按时吃药、指标稳定就万无一失,却不知道这3个细微的日常行为,也会与药物产生意想不到的副反应!最终导致白白丧命的下场!真的要引起重视啊!”
第一个细节是李志安在服用多沙唑嗪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药物对体位性血压的影响。他常常在早晨刚起床后立刻服药,然后很快起身去洗漱或者赶着出门上班。多沙唑嗪会扩张血管,在身体刚从卧位转为直立位时容易引起血压骤降,而肾脏对血流的稳定性非常敏感,血压的短暂下降会让肾小球灌注减少,长期反复的情况加重了肾脏缺血性损伤。李志安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认为按时服药就足够了,却忽略了这种不易察觉的短暂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功能在悄悄下降,复查指标一时没有显现出明显波动,但肾脏已经在承受慢性损害的过程。等到症状明显时,肾脏功能已经大幅度衰退,这个细节成为他走向尿毒症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细节是李志安在服药时经常用凉开水或茶水送服。他工作繁忙,办公室常备的就是茶杯和凉水,很多时候没有注意到用水温度和水质的影响。多沙唑嗪的吸收过程对环境因素比较敏感,若与茶碱、咖啡因或较低温度的饮品混合,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导致血药浓度时高时低。这样的波动看似无关紧要,但却让药效不稳定,膀胱出口压力控制时紧时松,肾脏在这样的反复中承受额外负担。李志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习惯性地随手倒一杯茶水服药,日复一日,这种看似普通的小习惯逐渐放大了风险,药效的不稳定叠加在肾脏损伤的进程上,让病情悄悄恶化。
第三个细节是李志安在服用多沙唑嗪期间,多次忽略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他已经戒掉了啤酒,但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偶尔仍会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却没有在服药间隔和搭配上做足注意。多沙唑嗪本身会扩张血管,如果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血压大幅下降时,肾小球灌注急剧减少,长此以往,肾脏受损速度加快,而李志安本人几乎察觉不到这种变化。他认为自己坚持吃药就是遵医嘱,却没注意到这种无形的冲击已经在反复作用于肾脏。医生在复查时未见明显异常,家人也以为一切都稳定,但肾功能的潜在损害并没有停下,最终酿成尿毒症的突然恶化。
李志安的情况表明,药物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生活中的细微行为都会影响疗效。他在服用多沙唑嗪时,药物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却因几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而被抵消。像起身过快引起的血压波动,用茶水服药带来的吸收不稳,或是药物联合使用导致的血流不稳,这些都不是普通人会在意的事情,但对肾脏健康却有致命的影响。问题在于,这些细节往往不会在短时间内表现为明显症状,甚至检查结果也可能暂时正常,所以让人掉以轻心,等到异常彻底暴露时,往往已经为时太晚。
在李志安的病例里,常规复查曾显示肾功能恢复正常,前列腺体积和尿流率也都符合要求。但这只是表面的稳定,背后的细节却让损伤悄悄累积。多沙唑嗪虽然帮助改善了排尿问题,但并不能对抗生活方式中的反作用因素。每一次不合适的动作和选择,都会让肾脏再承受一次伤害。等到急性发作时,已经没有多少缓冲余地。正是这种“稳定假象”,让他和家人都放松了警惕,直到尿毒症全面爆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志安的去世为人留下了沉痛的警示。用药不仅仅是按时服药,还要注意与之相关的日常细节。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和小习惯,都可能影响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尿毒症的发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这些小细节长期累积的结果。对于长期使用多沙唑嗪等药物的人来说,除了规律复查,更要在日常中保持谨慎。避免被忽略的小事变成压垮身体的致命风险,这是李志安的经历最值得人们警醒的地方。
资料来源:
[1]万迎芳,孙建明. 兰苓通泽汤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湿热瘀滞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2025,39(03):119-125.
[2]李一丹.多沙唑嗪调控EMT和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雄激素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和纤维化[D].宜春学院,2024.DOI:10.27928/d.cnki.gycxy.2024.000002.
[3]雷振华. 五子衍宗软胶囊联合多沙唑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21,11(32):70-71.
(《51岁男子排尿异常,2年后尿毒症走了,医生:吃多沙唑嗪有3大误区》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