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镜中心,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前沿阵地。在这里,医护人员手持内镜器械,如同精准的导航灯,照亮着消化道检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护士刘明便是其中的一员,十四年来,她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
内镜中心,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前沿阵地。在这里,医护人员手持内镜器械,如同精准的导航灯,照亮着消化道检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护士刘明便是其中的一员,十四年来,她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
晨曦中的精密校准清晨,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内镜中心的灯光早早亮起。刘明换上工作服,开启了一天的高强度准备工作:逐一检查数十条内镜设备的清晰度与密闭性,调试光源与成像系统至最佳状态,精准核对当日患者的预约信息,配置好可能用到的急救药品……“内镜诊疗,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赶在患者检查之前,确保所有环节万无一失。”刘明的话语里满是坚定。
在刘明和同事们的严谨守护下,科室年均配合完成胃肠镜、ERCP等内镜诊疗操作800余例,器械准备合格率常年保持100%。显示屏前的无声战场“很多人或许觉得,内镜护士只是传递器械的‘配角’。” 刘明坦言,“但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度,每一刻的专注观察,都可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与诊疗效果。”内镜诊疗时,刘明通常会站在医生的旁边,眼睛盯着屏幕,与医生共同寻找着病变。在发现问题后,她会第一时间拿起器械,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取活检、息肉切除等操作,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专科经验的刘明成为了内镜医生的“另一双眼和手”。
凌晨1点,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一位患者误吞尖锐异物,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大出血。刘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赶往医院。在紧张的氛围中,她与医生紧密配合,利用胃镜精准定位,小心翼翼地将那枚危险的异物成功取出。对她而言,这样的“午夜急诊”早已是工作常态。她的手机24小时待命,是名副其实的“消化道哨兵”。患者身边的温暖守护在技术操作之外,刘明更懂得如何安抚患者焦虑的心情。她总是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用温暖的话语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面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刘明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对老年患者,她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缓解其检查前的恐惧与焦虑;对年轻患者,她会用专业术语配合示意图精准解释;对儿童患者,她用笔画出“肠道小勇士闯关记”,将检查过程变成童话故事。“经过她的耐心解释,又看到医护人员专业、从容的动作,躺上检查床时我的心一下就安定下来了。”患者张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在刘明身上感受到的那份踏实。
在消化道这条幽深的“隧道”里,刘明和同事们是手持现代科技之光的引路人;在患者交织着恐惧与期待的目光中,她们是用专业与温情化险为夷的守护者。这位每天与消化道打交道的护士,用日复一日的精密操作与细致关怀,默默擦拭着生命的微光,照亮健康之路的每一个细微角落。正如她常说的:“看到患者笑着走出检查室,就是我最满足的时刻。”
(通讯员:程清华、曹云娇、王伟)
来源:悦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