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热云,字青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书画院院长,致公党中央全国代表,中国侨联全国代表,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CCTV《大国人文》栏目组艺术总监。荣获2020、2021、2022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2021中国致公党
张热云,字青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书画院院长,致公党中央全国代表,中国侨联全国代表,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CCTV《大国人文》栏目组艺术总监。荣获2020、2021、2022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2021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3全国归国侨眷先进个人,2024中国致公党优秀党员。
张热云的最新《戏椒图》系列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的诙谐诗意。因朋友送上可口的辣椒,让她喜欢上这热情的辣椒。并将辣椒肆无忌惮的融入猫的世界,以朱砂点染的辣椒在宣纸上肆意张扬,泼墨晕染的猫影或蜷身窥探、或凝眸对峙,在收放自如的笔触间演绎"辣味美学"。艺术家将味觉的刺激转化为视觉的狂欢,猫科动物与火红椒果的张力博弈,既延续了她对传统水墨动态韵律的把握,又以当代女性视角重构了文人画"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核。"辣椒的热烈与猫的狡黠都是生命的即兴演出",张热云如是说。这批作品通过日常意象的陌生化表达,将市井烟火升华为哲思载体,让水墨艺术在轻松诙谐中迸发穿透时空的生命力。
张热云的艺术之路始于对传统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她的艺术启蒙始于中国画革新先驱罗铭先生,早年师从中国画坛泰斗李小可先生、苗重安先生、汤立先生等老师,导师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方向。 1954年,罗铭与李可染、张仃开启“万里写生”,以写生破除程式化桎梏的壮举,为张热云埋下“笔墨当随时代”的觉醒基因。在师从汤立先生,从汤文选先生、汤立父子时进一步裂变——汤文选以金石入画开创大写意动物新境,其笔下猛虎的霸悍笔触与悲悯情怀,与汤立融合八大山人遗韵与现代构成的简逸之风,共同注入张热云的《戏椒图》系列。
张热云的艺术版图始终在跨文化对话中延展。2019年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她穿行于文艺复兴圣殿与当代艺术现场,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壁画与波提切利笔触中溯源东西方线条美学的共振。游学期间,她以水墨摹写佛罗伦萨老桥的斑驳砖石,让徽宣浸润阿诺河的粼粼波光;又将威尼斯狂欢节的斑斓面具解构成墨色团块,在即兴泼洒中捕捉巴洛克精神与写意美学的隐秘关联。这段经历催化了她对"墨韵全球化"的思考——其《戏椒图》中猫眼流转的狡黠灵光,既承袭八大山人"白眼向天"的孤傲,又暗含卡拉瓦乔戏剧性光影的凝视张力。她将游廊立柱的湿壁画质感融入水墨肌理,使宣纸上的辣椒仿佛被托斯卡纳阳光镀上金边,让中国文人画的"墨戏"传统与欧洲即兴喜剧的诙谐精神在当代水墨中完成超时空合奏。
跟随导师的艺术熏陶,让张热云形成了“守正创新”的创作观。她的水墨作品既扎根于传统技法,又充满现代审美意趣,更承载着对中国文化、女性力量、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张热云始终将艺术视为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回望张热云的艺术人生,从师承名家到守护经典,从笔墨耕耘到文化传播,她始终以女性特有的敏锐与坚韧,在艺术领域开拓前行。她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真理:艺术不仅是个人才华的绽放,更是文化使命的担当。
来源:毛绒绒和软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