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关于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提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0:56 1

摘要:中国的工业化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奋斗史,众多工业遗产见证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加强了工业遗产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等工作。截至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认定了231项国家工业遗产项

中国的工业化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奋斗史,众多工业遗产见证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加强了工业遗产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等工作。截至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认定了231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保护不够全面,家底闲置较多。一些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规划滞后,缺乏专门政策、专项资金、专门机构支持。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未及时盘点家底,导致工业遗产长期“无人问津”、风化破坏严重。对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还存在短板。比如,华东地区某省的部分“小三线”军工企业,曾是设施齐全的工业综合体,但长期无人管理,损毁风险较大。

二是商业开发过度,盘活运维不善。一些地区过度追求商业化利用,在工业遗产原址上开办园区,完全改变原有空间功能形态,导致历史文化价值减损。一些工业文创区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人文价值,将配套服务变为主业,导致消费场景同质化。一些工业遗产文旅项目未挖掘地域特色,大量粗制滥造文创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消费体验。

三是推介引流不足,整体人气偏低。虽然工业遗产话题热度逐年攀升,但相关文化的受众群体还比较狭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了解工业遗产,12.8%的调查对象表示完全不了解。此外,与传统风景名胜区、网红景点打卡地相比,工业遗产文旅项目在官方推介力度、营销宣传创意方面都很薄弱,导致关联旅游点客流量偏少、关注度低。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全局统筹,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工业文化遗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工业遗产认定办法,完善认定后的管理制度、对商业化开发运维的监督管理制度等。提升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工业遗产保护层级,将认定的时间条件适度放宽。支持各地制定地方性法规和保障政策,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区域工业遗产的实地踏勘、测绘建档,收集历史资料、摸清家底、建好台账。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平台,归集各级已获认定的工业遗产档案、图纸、照片、文献等数据信息,促进工业遗产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突出保护重点,唤醒“工业记忆”。参照“拯救老屋行动”等公益项目有关经验做法,每年遴选具有重要价值且损毁风险较大的工业遗产,优先开展原真性保护。遵循工业遗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加强对工业遗产保存状况的监测,划定保护范围,对核心物项加装防护固定设施,建立声光电监控摄像系统。利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对工业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3D绘图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建立工业遗产电子档案,完善工业遗产数据库建设。

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工业遗产盘活利用水平。通过将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为其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精心设计工业遗产旅游路线和体验项目,通过创建主题旅游区、文化创意园、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工业遗产走廊”等,讲好我国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故事,提升我国工业遗产影响力。支持工业遗产相关文创产品、文艺作品“首发经济”发展,引领消费新风尚。发挥工业博物馆作用,办好展览、讲座以及互动体验活动,打造文化新地标。利用短视频等方式,加强二次创作和传播,推动工业遗产持续“破圈”“出圈”。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