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标志性的镜面技巧也在这家店中得以运用,内场坐席区域末端的整墙镜面,使流线型墙面视觉上得到自然衍生又不失灵动感,将空间的视效放大一倍,却不显刻板,妙!
近日,原位于ifc 3层的咖啡品牌%ARABICA移位至LG2后终于完成新店开业。
这家新店由青山周平设计,在延续品牌独有辨识度的前提下,加入了定制特色元素。
例如入口位置以白砖元素打造的包柱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质感。
品牌的新店明信片也是重点以该包柱做文章。
包柱侧后方的环形坐席以及圆形灯幕与之形成平面空间和上下位置的有效呼应。
品牌标志性的镜面技巧也在这家店中得以运用,内场坐席区域末端的整墙镜面,使流线型墙面视觉上得到自然衍生又不失灵动感,将空间的视效放大一倍,却不显刻板,妙!
简单过完新店图集后,聊几个相关看点。
1、%ARABICA位于3层的原位置目前正由项目围挡进行工程改造中。
参考彼时Miu Miu上移至2层后,COVA让出并改造卫生间空间的方案,目前3、4两层对应位置的%ARABICA和ENOTECA均已移位新开并处于围挡施工状态,有理由相信后两个楼层也可能会如法炮制。
ENOTECA早先已在LG1觅得新址。
2、上文提及,%ARABICA移位至LG2后,获得了更大的面积足以配备坐席空间(此前位于3层店铺的主要坐席空间只能布局于商场公区)。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新址此前为i.t的部分区域。
我在2020年的《一张图看完ifc LG2美妆动向近况》一文中有写到:
难点在于原i.t留下的位置如何切割规划——按实际面积来看,如果做美妆业态甚至可以做4个品牌,但由于呈哑铃形,只有两个入口,中部又较深,将会如何调整规划,亦或是做其他品类,我没有信息。
时隔5年,解决方案终于呈现。南侧内推较深的入口及后方大面积区域对于美妆零售品牌而言,市场上缺乏能满足条件的合适品牌。引入咖啡业态后因高频消费属性,倒也不乏客流。
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
3、更早些LADY M的回归,选址西侧动线末端原ELEMIS的位置,实则是类似的规划逻辑。
此外,随着近年业态的走势变化,项目该楼层逐步淡化几乎全美妆生活方式的品类组合,已先后引入了周大福薈馆、redline、I-PRIMO(移位)、周生生(筹备中)等品牌组成配饰氛围。
以上这些,大多都可以在去年《ifc 有趣的调整正在发生》一文中找到对应的详述。
如果说近年地面楼层,ifc主打一个顶级品牌的扩位升级,那LG2则更偏流量和业绩导向,除了饰品业态外,甚至引入了如日中天的POP MART,以及茉莉奶白、裕莲茶楼(筹备中),结合早先的阿嬷手作等品牌构成了人气饮品阵容,如今%ARABICA加入其中,进一步丰富city'super所在区域之外此类业态的品类选择。
4、值得一提的是,顶级项目引入更多饮品业态并非ifc偶发。前滩太古里也有类似的策略,相关动态可见我小红书中的简报。
在当今并不算好的大环境下,头部项目不再以品牌进入市场的“背书担当”自居,小众稀缺的品牌,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稳定的业绩保障,自然面临着市场的取舍,项目方的招商规划则更显务实,争夺、保有客流活力和消费转化成为当务之急。
虽然定位不同,但同为新鸿基旗下的中环广场最近的调整策略也是异曲同工。相关阅读:
Hirono小野全球首店开业,或许能为中环广场带来更多运营灵感
当然,在保有定位基准的前提下,为顾客提供尽可能多元化的消费和体验内容总是不会错的。
来源:商业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