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这里学了杂技节目‘水流星’,这里的老师特别好,我喜欢杂技学校的生活。”9月初,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布·巴卡尔·吉哈德,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杂技深造之旅。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阿布的“水流星”“球技”等技艺进步明显。
日前,来自孟加拉国的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练习杂技。 新华社发
“我在这里学了杂技节目‘水流星’,这里的老师特别好,我喜欢杂技学校的生活。”9月初,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布·巴卡尔·吉哈德,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杂技深造之旅。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阿布的“水流星”“球技”等技艺进步明显。
此次和阿布一起在“杂技之乡”学习的外籍学员共有20余名,回国后他们将从事杂技表演或杂技教育工作。
成立于1985年的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杂技艺术专业学校。从2002年起,学校开始承担外籍杂技学员的培训任务,目前已持续举办23期培训,涉及亚洲、非洲及拉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700人。这些外国学员不仅将吴桥杂技带向世界各地,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8年,在老挝一家中国人经营的店铺里,我被电视上的中国杂技表演深深吸引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杂技,也让我开始向往来中国学习杂技。”来自老挝的红姆巴斯说,2016年,她第一次来到吴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现场观看了杂技表演。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红姆巴斯说:“比在电视上看到的精彩多了,震撼多了,我感觉吴桥杂技是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从那之后,红姆巴斯先后数次来到吴桥,前两次是以学员的身份,后几次则是作为带队老师和翻译:“吴桥杂技博大精深,每次来都有新的节目让我们学习。学成后,学生有的是在我们国家演出,有的是去外国演出。”
“杂技搭建起对外交往的友谊桥梁,让中国杂技文化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说,他手机里保存着一条英文信息,翻译成中文是:“非常感谢您帮助塞拉利昂杂技学校,像一位父亲帮助孩子站起来。这所学校使杂技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我考虑让更多塞拉利昂的学生来吴桥参加今后的培训……”
这条信息是曾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过的非洲学员安娜发来的。她把在吴桥学到的杂技带回故乡,开办了塞拉利昂第一所杂技学校,让更多非洲学生有机会学习中国杂技。
近年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援外培训项目效果明显,受训国家的学生结业回国后,积极为传播吴桥杂技文化作贡献:2017届学生肯尼亚的伊萨卡组建团队,自2018年至今与广州长隆集团签约演出;2016届塞拉利昂学生安娜回国后,组建其国家历史上第一所杂技艺术学校,并连续3年派留学生来校学习,学生回国后,任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得到塞拉利昂国家体育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4届埃塞俄比亚学生叶纳,回国后组建“非洲梦”杂技艺术团,并在2017年、2019年派参赛队伍参加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一个个“洋面孔”让吴桥杂技的薪火,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向世界传播。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