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举国关注的国家盛典,在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上演,这场阅兵仪式,不仅是对一段沉痛历史的纪念,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展示。
文|祁言
一场举国关注的国家盛典,在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上演,这场阅兵仪式,不仅是对一段沉痛历史的纪念,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展示。
其声势之浩大,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大江南北,对于南京这座有着特殊历史记忆的城市来说,这场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然而,就在这股澎湃的民族情感浪潮中,南京一位设计师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身为中国人竟然连大阅兵都不知道是什么?难道他是“行走的50万”?
事情的引爆点,来自南京一家公司的女老板小薇,为了让员工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阅兵的震撼场面,她计划利用公司的大型电子屏幕,组织一场免费的集体观看直播活动。
为了营造氛围,小薇特意联系了长期合作的一家广告公司,希望他们能制作一份相关的宣传物料,而这项任务很快被指派给了一名设计师。
当设计师收到那个名为《93大阅兵》的文件包后,连内容都没看,就在工作群里直接发问:“大阅兵是什么?”这句突兀的提问让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似乎完全状况外,甚至自顾自地猜测,这难道是客户公司的“誓师大会”?
面对小薇的错愕,设计师非但没有意识到问题,反而多次强调自己毫不知情,也没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小薇彻底被这种匪夷所思的“无知”激怒了。
她无法理解,一个身在南京的中国设计师,怎么可能对这场全国瞩目的盛事一无所知?这不仅仅是信息闭塞,更像是一种刻意的疏离。
而设计师接下来的态度更是火上浇油,他坦言自己从不关注、也不在意这类所谓的“大事”,并且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愧疚的。
他坚持认为,大家只需要讨论工作本身就够了,这种冷漠和理直气壮,在小薇看来,已经超越了工作范畴,是对这份工作、对客户、乃至对国人身份的一种极不尊重。
沟通彻底陷入僵局,小薇的怒火直接烧向了广告公司的领导,她愤然投诉,认为这样的员工根本不配赚中国人的钱,甚至气愤地表示,她可能会终止所有合作。
然而,设计师领导的回应,却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这位老板非但没有安抚客户,反而为自己的员工辩护起来,他轻描淡写地认为小薇有些“小题大做”,甚至觉得她在“上纲上线”。
他解释说,设计师可能只是因为工作太忙,一头扎在项目里,对外面的世界“屏蔽”了,所以才会提出那种看似荒谬的问题,其本意更多是想弄清楚具体的设计要求。
这种解释,在小薇听来无异于狡辩,她坚持认为,这不是工作忙不忙的问题,而是态度和立场的问题,愤怒之下,她甚至撂下狠话,要举报这家公司是“特务”。
双方的认知差异,在此刻暴露无遗,一边是沸腾的民族情感和职业尊重,另一边则是轻飘飘的“工作繁忙”和“个人自由”,而随着聊天记录的流出,网友们的好奇心也被点燃。
有网友根据蛛丝马迹猜测,这家公司可能与“南京红山广告公司”有关,不过后来证实,“红山”只是一个地名,涉事公司的真实身份,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
9月3日,忍无可忍的小薇选择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帖子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设计师那句“大阅兵是什么”以及他事后冷漠的态度,精准地踩中了公众的情绪燃点,网友们的反应是震惊,继而是滔天的愤怒。
一时间,对设计师身份的猜测甚嚣尘上,“间谍”、“反华势力”、“行走的五十万”之类的标签被毫不留情地贴了上去。
人们很难相信,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会有人对如此重大的国家事件表现出这般彻底的无知与冷漠。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认为或许是设计师生活压力太大,无暇他顾,但更多人认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不知者无罪”了。
作为一名商业设计师,对市场热点、社会大事保持基本的敏感度,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这种缺乏市场洞察力的表现,不仅仅是个人常识的缺失,更是对客户需求的一种漠视,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不专业。
事件发酵后,广告公司迫于合同限制,虽然没有被小薇立刻解约,但还是迅速将那名设计师调离了项目,9月4日,小薇更新视频,透露设计师已经私下向她道歉,她也选择了接受。
不仅如此,小薇甚至反思说,通过这件事,她理解到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批只关心自己一亩三分地,对外界“大事”漠不关心的人。
然而,小薇的宽容和理解,换来的却不是事件的平息,而是网络暴力的反噬,一部分网友认为她“心慈手软”,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她。
他们要求小薇必须公开广告公司的名称,让其接受社会的审判,更极端的人,开始对小薇进行人肉搜索,甚至用她孩子的学校来威胁她,逼她就范。
网络舆论的走向,彻底偏离了最初的轨道,9月5日,不堪其扰的小薇再次发布视频,这一次,她的态度无比坚决,她强调自己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
小薇爷爷曾是红军地下党,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尤其是“以暴制暴”,她呼吁网友停止威胁,回归理性,相信问题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解决。
小薇坦言,自己发布事件的初衷是分享观点,引发思考,而不是煽动网络暴力去“私刑”审判任何人,整起事件,最终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双输局面。
设计师本人始终沉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作为最初“受害者”的小薇,却因为部分网友的过激行为,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下一个目标。
来源:苏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