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AI“问点点”暴毙!用户量暴跌 ,背后竟是巨头AI战争牺牲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18 18:27 1

摘要:2025年3月初,小红书用户发现,曾在搜索框中悄然上线的AI助手“问点点”突然消失。客服的回复“入口升级中,后续将推出新入口”,并未平息外界的猜测。这场看似寻常的功能调整,实则折射出互联网大厂在AI赛道的焦虑与挣扎,以及内容平台在技术迭代与商业逻辑间的艰难平衡

2025年3月初,小红书用户发现,曾在搜索框中悄然上线的AI助手“问点点”突然消失。客服的回复“入口升级中,后续将推出新入口”,并未平息外界的猜测。这场看似寻常的功能调整,实则折射出互联网大厂在AI赛道的焦虑与挣扎,以及内容平台在技术迭代与商业逻辑间的艰难平衡。

“问点点”的命运堪称小红书AI战略的缩影。2024年8月,小红书推出独立AI搜索App“点点”,定位生活场景助手,聚合全网经验解答用户问题。同年12月,该功能以“问点点”之名内测接入小红书主App,用户可通过搜索框触发对话式问答。这一设计被视为对传统搜索的革新——用户不仅能获取链接列表,还能得到基于UGC内容的结构化答案,甚至可点击答案中的关键词进一步追问。

然而,仅三个月后,“问点点”便悄然下线。官方解释为“入口升级”,但替代方案“搜搜薯”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个由小红书自研的功能仅提供类似豆瓣、马蜂窝的集合页内容,答案仍依赖平台笔记的简单聚合,缺乏AI生成的深度整合。对比此前“问点点”支持拍照提问、视频解析等多模态交互,用户体验落差明显。

小红书的AI布局并非孤例。自2023年成立大模型团队以来,其已推出AI绘画工具Trik、文生图“此刻”、聊天助手“达芬奇”等产品。“点点”更是首个搭载自研“珠玑大模型”的搜索应用,甚至在2025年2月短暂接入第三方模型DeepSeek-R1。但这些尝试始终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暴露出技术迭代的滞后:珠玑大模型虽能优化搜索推荐,却在复杂问答中偶现乱码;多模态交互功能在不同机型上适配不均,用户体验参差不齐。

“问点点”的夭折,正值AI搜索赛道的激烈厮杀。据2025年2月数据,DeepSeek日活突破2300万,微信、抖音等大厂加速接入AI,腾讯元宝27天投流2.81亿,试图通过超级App内置大模型争夺流量入口。小红书作为内容平台,本可凭借日均6亿次搜索量(2024年四季度数据)和70%月活用户的搜索习惯占据优势,但现实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内容平台的优势与困境并存。UGC/PGC内容是AI训练的优质数据源,但碎片化信息的噪音也对算法提出更高要求。小红书曾试图通过“点点”激活长尾内容,让AI成为用户与笔记间的“翻译官”,但博主创作闭环尚未打通,AI工具与内容生产的协同效应未显。相比之下,知乎、B站等平台更注重内部迭代,如知乎直答、B站搜索AI助手,既接入第三方模型又保持内容生态的独立性。

大厂与中厂的资源鸿沟在此赛道尤为明显。腾讯、字节可通过资本优势快速投流,而小红书等中厂则需在有限预算内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问点点”的推广策略曾引发争议:其独立App下载量近一个月仅5万余次,远不及抖音、微信的亿级流量;而站内入口的频繁调整,更让用户对其定位产生困惑。

“问点点”的下线,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内容平台对AI的复杂心态。一方面,AI被视为激活流量、提升用户粘性的利器;另一方面,算法的冰冷理性与社区的人文温度存在天然冲突。小红书用户习惯了“有烟火气”的笔记推荐,AI生成的标准化答案能否保留这种“活人感”,成为关键挑战。

技术层面,内容适配问题亟待解决。UGC平台信息良莠不齐,AI需在结构化答案与用户偏好间找到平衡点。例如,用户搜索“北京协和医院挂号攻略”,“问点点”曾整合网友笔记给出分场景建议,但下架后“搜搜薯”仅能罗列相关笔记,缺乏深度整合。这种“技术倒退”背后,是算法对用户需求的误判——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信息聚合,更是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

战略层面,小红书陷入“防御性创新”怪圈。短期内,其以试探性动作应对大厂冲击,却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尽管通过KOL合作尝到AI投流红利,但核心能力仍依赖外部技术接入,自研模型进展缓慢。这种“拿来主义”在技术快速迭代的AI领域难以为继,反而导致用户体验的割裂。

“问点点”的故事尚未终结,但留给行业的启示已清晰可见。对小红书而言,AI搜索入口的未来取决于两个关键选择:一是能否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成本,避免陷入“为AI而AI”的陷阱;二是加速自研模型能力,构建内容生态与技术的协同壁垒。

行业分化趋势下,大厂与中厂的资源差距将持续扩大。小红书等社区平台需转向垂直领域深度服务,例如在旅行规划、健康管理等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而非与大厂争夺通用搜索入口。珠玑大模型若能深耕生活场景数据,结合小红书的UGC优势,或可开辟新赛道。

更深层的命题在于,AI如何与人性共生。当算法试图“定义世界”,内容平台的价值恰恰在于守护“人的独特性”。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