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长城的产品不够硬。你去看坦克300,越野老炮儿谁不竖大拇指?哈弗大狗名字出圈、设计硬朗,一度也是网红车。问题出在哪?出在两条路线、两种思维的较量。长城死磕燃油SUV和硬派越野,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这几年油价飘忽不定,充电桩越建越多,老百姓用脚投票了。
曾几何时,哈弗H6是国产SUV的绝对王者,如今却眼睁睁看着比亚迪宋、元、唐在销量榜上“屠榜”。问题到底出在哪?是我们车主变心了,还是长城自己走错了路?
不是长城的产品不够硬。你去看坦克300,越野老炮儿谁不竖大拇指?哈弗大狗名字出圈、设计硬朗,一度也是网红车。问题出在哪?出在两条路线、两种思维的较量。长城死磕燃油SUV和硬派越野,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这几年油价飘忽不定,充电桩越建越多,老百姓用脚投票了。你油耗再低能低得过纯电?越野性能再强,多少车主真的天天跑川藏线?大部分人的日常就是通勤、接送孩子、周末近郊逛一圈。这时候,省油、安静、绿牌不限行的比亚迪,直接戳中了普通家庭的软肋。长城不是没做新能源,欧拉猫系车型瞄准女性市场,本来是个妙棋。但黑猫白猫停产风波伤了一批用户的心,技术路线摇摆不定,混动车型推得慢半拍,眼睁睁看着比亚迪dmi车型杀穿10-20万价位市场。
长城太执着于越野世家的人设,比亚迪早就跳出了电池厂的框框。长城的宣传总带着一股阳刚气,冲坡、涉水、沙漠驰骋。这些场景很燃,但离普通车主太远。我们大多数人更关心油耗别太高、保养别太贵、车机别卡顿。比亚迪抓住了这点,刀片电池安全营销到位,dmi混动直击“又想省油又怕里程焦虑”的痛点。他们甚至搞起了王朝系列,秦、汉、唐这些命名自带文化气息,国人听着就亲切。反观长城,名字起得越来越飘,咖啡、拿铁、猫、狗,虽然容易记住,但总欠点分量。技术品牌名也拗口,柠檬混动DHT、咖啡智能,用户记不住,传播自然吃亏。比亚迪的“电工技术”形象反而更接地气,电池起家,做电动车显得更专业。这种用户感知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决策。
长城不是输在当下,而是慢在了转身的节奏上。船大难掉头,长城燃油车基本盘太大,反而成了包袱。哈弗H6常年销冠,但新能源转型不敢太猛,怕冲击主力车型。比亚迪早年燃油车做得一般,索性破釜沉舟押宝电动,反而轻装上阵。供应链布局也是关键,比亚迪自产电池、电机、电控,成本控制更强。芯片短缺那会儿,很多车企减产停产,比亚迪自己就能造芯片,稳住了交付。这种垂直整合能力,短期烧钱,长期看却是护城河。长城采购依赖度高,遇上供应链风波容易被动。你看现在比亚迪的新车节奏,海豚、海豹、元Plus,一款接一款,价格还卷。长城的新能源车推出慢,定价也常被吐槽偏高。时代变了,规则变了。燃油时代的王者,未必能统治电动的江湖。
写在最后:曾经的长城,靠精准定位打下SUV半壁江山;今天的比亚迪,靠新能源趋势改写市场格局。这不只是两个品牌的较量,更是传统燃油逻辑与电动智能思维的碰撞!你会发现埋头研究发动机热效率,不如解决用户充电焦虑;强调越野通过性,不如提升城市通勤的舒适节能;起个炫酷的车型名,不如把车机做得更流畅。车企的胜负手,不再只是马力、扭矩、底盘调校,而是谁能更懂用户的实际生活,谁更愿意解决日常的琐碎烦恼,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同意的点赞、 点在看,不同意的留言来杠,转发也是一种赞赏。
来源:车市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