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无处不在,1克就能杀死数百万人的致命毒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5:46 1

摘要:去年出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位女士被鸡叨了一口。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伤口,居然导致她住进了ICU,前前后后在医院待了六十多天才算是康复出院。

去年出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位女士被鸡叨了一口。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伤口,居然导致她住进了ICU,前前后后在医院待了六十多天才算是康复出院。

一些朋友看到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一只鸡,可能会想到一些和禽类有关的病毒。

事实非常出乎意料,这位女士患的是破伤风。在我们的常识中,一般是生锈的金属造成的伤口可能会导致这种病,没想到居然和家禽也有关系,多少有点不太符合我们以往的认知。

其实,我们对这种病的误解还真不少。

“破伤风”这个名字其实是古人取的。古人对这种病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阶段。

秦汉时期就有古书记载了相关的症状,说受伤后的人突然出现身体肌肉紧张,拱起背、下巴紧绷等症状,但当时的人没有给出更深入的分析。

隋朝有一本书专门讨论各种疾病的病因,提出了“金疮痉”的名字,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被金属所伤之后发生的“痉”病,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一点点这种病的真相。

唐朝人则明确提出了现在用的这个名字,还在自己的著作中写了受伤之后不可“见风着水”,把这种病的病因归结为“风气得入”。

这个“风”和普通人所理解的风不是一个东西,但是当这个说法传入民间之后,催生出了很多极端的养病习俗。比如受伤的人、产妇、新生儿等必须包裹得严严实实, 从“不能见风”发展成了“不透气”。

话说回来,虽然这个结论在今人看来不算准确,但起码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他们知道有某种“东西”会从伤口进入人体使人生病。

古代人把这个原理用在了军事中。冷兵器时期,有军队会给自己的武器上沾上粪水,这玩意一旦伤到敌方,能把敌方受伤后患病的概率拉高几十倍。

现代人拍的剧中也有这种方法的变体。某个宫斗剧中就有一个情节,是给打铁花的铁汁中加入粪水,这种被加了料的铁汁落在人身上,最终导致这个人身亡。

总的来说,古人对这种病的认知处于现象描述阶段,他们虽然意识到了这种病与外伤有关,但对真实的病因其实一无所知。唯一清楚的是,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

当人类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东西时,人们对这种病的探索认知速度明显加快了。

19世纪80年代,一位德国医生将从花园土壤中提取到的样本,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成功诱发出了这种病的典型症状。

他认为,土壤中存在一种微生物,能产生导致人患上这种病的毒素。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他没能分离出纯种的细菌。但他的实验已经足够说明,让人得这种病的祸根就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

过了几年,一个日本人在德国机构工作时,进行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他成功分离出了破伤风梭菌。这种菌株产生的毒素,1克就能杀死很多人。

这个实验室的研究还在继续。一年后,他们有了另一个重大发现。如果使毒素的毒性变弱,再把这种处理后的物质打进动物身体里,动物自己就能慢慢产生一种对抗物质,就像是专门用来抵消毒素的“解药”。

实验继续进行下去,他们把这种物质打给另外一只动物,同样能够使另一只动物产生抵抗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给受伤士兵用上了这东西。结果很明显,士兵死亡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它的一大来源是其他动物,很容易使人过敏;从人体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倒是不会使人过敏,但是没法大规模生产。

而且这种方式是将外来抗体注射进体内,它们虽然能中和毒素,但自身并没有学会如何生产抗体,外来抗体会被身体逐渐代谢清除掉,导致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很短。

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一个法国科学家发现,将相关毒素处理后,会失去毒性。但它进入人体后,依然能被身体认出来,身体会因此被“骗”,自己产生出对付真正毒素的抵抗力。很多疫苗都是这个道理。

从那以后,人们不用总靠短期打抗毒素来救急,而是可以主动预防,效果也持久得多。

和之前的方式比起来,这种疫苗生产起来更快。所以二战的时候就已经大批量用上了,生病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

这两种方法不是谁代替谁,而是各有各的用处。比如有人受伤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打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这就像是临时请来的救兵,能迅速起到保护作用,帮人体度过危险期。

而婴儿一出生就要打疫苗,那是在身体里慢慢培养自己的防卫力量,能提供长期的保护。

一个管眼前急用,一个管长远健康,两者配合起来,才能把人体保护得更好。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就一直非常重视给新生儿打预防针。现在差不多四十岁以下的人,小时候基本上都打过破伤风疫苗。

很多人觉得,反正小时候打过了,这辈子就肯定没事了。其实这种想法不太对。小时候挨的那几针带来的保护力,是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的。

所以就算小时候打过,长大之后万一受了高危的伤,也一定要赶紧去医院,让医生判断该打哪种针。

那什么样的伤才算是高危的伤呢?这就是另外一个误区了。

不少人都以为,只有被生锈的铁钉扎到才需要去打针。这种想法其实挺危险的,可能会让人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真正危险的并不是铁锈本身,而是那种又深又细的伤口,比如被钉子、小刀、树枝扎进去,伤口外面看着只有一个小口,但里面却形成了一个密闭缺氧的环境。

破伤风细菌就特别喜欢待在这种没有氧气的地方,一旦通过这种深伤口进入人体,就会在里面安家,产生毒素。

生锈的铁钉之所以常被提到,主要是因为它又脏又容易造成这种深伤口,但并不是说只有它才危险。

所以,只要是被脏东西弄伤了,尤其是形成那种小口深坑状的伤口,不管有没有锈,都要警惕。

结语

虽然这种病菌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病死率也比较高,但也用不着过分紧张。人类跟这种古老的疾病已经抗争了几千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靠谱的预防方法。

我们不需要为每一个小伤口都过度焦虑,平时难免磕磕碰碰,受点小伤,真正发展到严重感染的情况非常少见。但要多了解一些防护知识,最关键的是,遇到那种比较深的伤口时,别自己瞎纠结,早点找医生帮忙判断需要打什么针。

参考资料:

《惊险!被鸡啄一下险丧命,女子住进ICU历经生死劫》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228074731254634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破伤风,看得见的小伤口,看不见的大隐患!》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442643643544423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疾控提醒:这些伤口别不当回事儿,可能感染破伤风!》环球时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191026837766197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来源:鹿哥来了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