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还不知道萌娃咋通过表达与求助实现自我成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08:22 1

摘要: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总是担心孩子在社交中吃亏。就像孩子在小区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时,家长立刻冲过去把玩具拿给自己孩子,还指责别的孩子不懂分享。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处理矛盾、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还有些家长强迫孩子社交,看到孩子内向,就非要让孩子在亲戚朋友面

我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家长,他们在孩子社交教育方面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总是担心孩子在社交中吃亏。就像孩子在小区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时,家长立刻冲过去把玩具拿给自己孩子,还指责别的孩子不懂分享。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处理矛盾、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还有些家长强迫孩子社交,看到孩子内向,就非要让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节目、主动打招呼。有个家长带孩子参加聚会,一直催着孩子唱歌,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和感受,强迫只会让孩子更抗拒社交。另外,部分家长只看重社交结果,忽视孩子内心感受。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回家倾诉,家长只是简单说“要大度,别计较”,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委屈,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不愿再和家长交流社交问题。

了解了这些常见误区后,我们再来看看3 - 6岁这个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都有哪些特征。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飞速提升,从简单词语过渡到完整句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各种问题。他们思维形象,更愿意通过游戏、故事学习。不过,他们情绪表达不够成熟,有时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而且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气,社交中既有合作也会有冲突。

既然知道了3 - 6岁孩子的特点,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哪些具体的社交教育方法呢?

对于0 - 3岁的孩子,他们主要在感知世界,语言表达刚开始起步。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示范求助行为,比如请孩子递个纸巾,孩子递来后真诚致谢,让孩子明白求助是正常社交技能。还可以和孩子玩简单游戏,像躲猫猫,在游戏中用简单语言交流,鼓励孩子发声回应,引导孩子用声音表达自己。

当孩子到了4 - 6岁,语言能力有所发展,但情绪表达仍需锻炼。这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开放式游戏,先让孩子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情绪,再过渡到语言沟通。比如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让孩子扮演医生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也可以让孩子画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和孩子讨论画里内容,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同时建立“进步记录卡”,记录孩子主动表达的时刻,像孩子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就记下来,强化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7岁以上,社交需求更复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组织几个孩子一起做手工,过程中会遇到材料分配、设计方案等问题,让孩子自己商量解决。也可以鼓励孩子写日记,记录社交经历和感受,然后和家长交流。

说了这么多方法,实际效果如何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学员家庭案例。

有个害羞的男孩,平时不爱说话,社交很被动。家长采用绘画和“进步记录卡”的方法。让孩子每天画一幅画表达心情,孩子慢慢愿意和家长分享画里的故事。家长把孩子每次主动交流的时刻记在“进步记录卡”上,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自信,后来在学校也能主动和同学玩游戏了。

还有个小女孩,以前总跟小伙伴闹矛盾。家长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站在不同角度感受。比如玩超市购物游戏,孩子扮演收银员,家长扮演顾客,故意制造小冲突。通过游戏,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想法,也知道怎么更好地和小伙伴沟通,现在和小伙伴相处融洽。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只要家长用对方法、耐心引导,孩子在社交能力上都能有明显提升。希望这些方法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帮助孩子们在社交中健康成长。

来源:松鼠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