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九三阅兵圆满落幕,26国领导人陆续离开北京,但谁也没想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竟然是最后一个走的!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在登上返回平壤的专列前,特意向中方说了三句分量极重的话。
中国九三阅兵圆满落幕,26国领导人陆续离开北京,但谁也没想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竟然是最后一个走的!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在登上返回平壤的专列前,特意向中方说了三句分量极重的话。
这三句话不仅揭示了中朝关系的未来走向,更是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坐立不安!那么,金正恩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说美韩关系可能因此出现重大变数?今天咱们就一口气说个明白!
先看金正恩这次访华的特殊性——他可是创下了两个历史记录:一是访华行程长达五天四夜,二是在北京停留了约54小时,这都打破了他以往访华的时长纪录。
要知道,他此前四次访华中,最长的一次也不过四天三夜,在京时间最多27小时,这次破纪录的停留,本身就说明了朝鲜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的专列是4日晚上10点才从北京站启程返回平壤的,而此时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大多已经离开中国。这种“压轴离场”的安排,绝非偶然,而是意味深长!
那么,金正恩在离开前到底向中方说了哪三句话呢?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第一,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朝中之间的友好感情不会改变;第二,不断深化和发展朝中关系是朝方坚定意愿;第三,朝方将继续在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立场。
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信息量巨大!第一句强调的是中朝关系的稳定性,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中朝友谊不会动摇;第二句表明朝鲜将主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不是被动应付;第三句则是直接表态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站在中国一边。
这三句话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外交承诺”,也是对某些企图离间中朝关系的势力的有力回应。
金正恩不仅说了这三句话,还具体阐述了落实方案。他表示朝方愿同中方“密切两党两国各层级交往,开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经验交流”,并“深化两国互利经贸合作”。这说明中朝合作不会停留在政治层面,而是会向务实领域拓展。
事实上,金正恩此次访华代表团中包括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经济部部长金德勋,这明显预示着朝鲜希望扩大对华贸易并获得中国的经济支持。去年中朝贸易总额为21.8亿美元,仅为疫情前2019年的80%左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朝鲜近期开放的“元山葛麻海岸旅游区”仅靠俄罗斯游客远远不足,急需吸引中国游客,这也是朝鲜经济的核心需求之一。
金正恩的这三句话和一系列合作意向,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就是对美韩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前的美韩关系正处在微妙时刻!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韩国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政策:一是要求将驻韩美军军费分摊额度从每年10亿美元猛增至100亿美元;二是要求韩国将国防预算在GDP中的占比从2.3%提升至3.8%;三是对韩国所有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种赤裸裸的霸权行径,让韩国陷入了“离不开、靠不住”的战略焦虑。
更让韩国尴尬的是,美国能源部还在今年1月初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4月15日正式生效,这是韩国首次被美国政府列为“敏感国家”。
虽然美方没有明确说明理由,但韩媒分析认为,这很可能与韩国总统尹锡悦2023年1月公开提及韩国可能“部署战术核武器或拥有自己的核武”有关。
这种不信任感正在韩国国内蔓延,最新民调显示,韩国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幅下滑,认为韩美关系“差”的比例在一年内增加了一倍。
面对美国的压力,韩国已经开始悄悄“寻找后路”。李在明政府公布的《国政运营5年计划》明确提出要“推行睦邻政策,实施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在升级韩美同盟的同时,改善与邻国关系,推动外交多元化。
具体措施包括:禁止在韩的“脱北者”组织散发反朝传单、停止对朝敌对广播、送还朝越境人员,以及强调“尊重朝鲜体制,不追求吸纳统一”。
同时,韩国还积极邀请越共总书记苏林访韩并签署联合声明,并在访美前先安排访日,展现“重视日本”姿态。这些举动都表明,韩国正在试图减少对美国的单一依赖,寻找更多的外交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金正恩访华取得成功和中朝关系的巩固,无疑给了韩国更多的外交筹码和选择空间。如果美朝关系能够改善,半岛紧张局势缓解,韩国就能在中美之间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
反之,如果美国继续施压,韩国可能会进一步向中国和周边国家靠拢。这种可能性已经让美国感到担忧,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总而言之,金正恩离京前留下的三句话,不仅是对中朝关系的肯定,更是对地区格局的重塑。中朝关系的巩固意味着朝鲜半岛问题解决多了条路径,韩国对美战略焦虑加重促使它寻求外交多元化,美国的一意孤行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孤立。
这个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那个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正在结束!金正恩的专列已经返回平壤,但他留下的三句话,将继续在国际政坛产生深远影响!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圈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