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那批煤老板,是怎么发家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09:15 1

摘要:吕梁,这座直到2003年才“撤地设市”的山西小城,借由资源红利和数次煤改迅速崛起,也带飞了一批煤老板。

在山西有两种稀缺资源,一个是煤矿,另一个就是配置煤矿的权力。

两者相互依赖,合作共生,山西也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黑金体系,而十几年前的吕梁,就堪称这种体系的代表。

吕梁,这座直到2003年才“撤地设市”的山西小城,借由资源红利和数次煤改迅速崛起,也带飞了一批煤老板。

然而,随着2014年吕梁多名“大老虎”和富豪被查,资源型经济背后政商乱象,也开始浮出水面。

而这里面牵涉最广、影响最大的核心人物,无疑是联盛集团的老板邢利斌。

这位前两年还因为7000万嫁女儿名噪一时的山西煤老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倒台会来得这么快。

2003年,中国开始加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煤价开始一路飙升。

煤价的上涨,吸引了大量“淘金客”。恰逢2005年山西以规范煤矿为目的,提出了新的煤改方案,个人可以合法持有煤矿。

于是乎,一大票商人闻风而动,纷纷跑来山西投资开矿。而这一年,也成为了许多煤老板的发家之年。

然而,产权私有化并没能带来更规范的采煤行为,反而因为小矿主们各自为政,大搞“掠夺性开发”,变得更加难管了,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07年开始,山西再次启动煤改,鼓励大煤矿兼并小煤矿,美其名曰“资源整合”。

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资源整合背后,谁能当大鱼,谁又会成为小鱼,决定权主要掌握在少数主管者手里。一些背景资金不够的小老板,只能乖乖退出。一些之前凭借权力入股的低级别官员,也借机套现离场。

而此时已经闷声发大财好几年的联盛集团老板邢利斌,则留在了牌桌中,开启了一场更大的收割。

从2002年开始,邢利斌就先后以参股、并购和租售等方式,拿下了柳林县一半左右的地方和集体煤矿。

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很快把目光投到了家乡以外的地方。

2009年,央企子公司华润煤业,突然宣布与山西联盛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华润联盛能源公司。

之后,华润联盛大手一挥,豪掷70亿在中阳、交口、孝义等多个县市收购39对矿井并整合,年产能高达3000万吨。与此同时,邢利斌自己的联盛集团也在大肆扩张,而且出手十分阔绰,仿佛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为了买而买。

2010年,华润集团总裁宋林,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明,以及邢利斌三个人坐到了一起,官宣了华润联盛对金业集团的天价收购。这场充满漏洞的交易,后来因涉嫌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被举报,并最终导致宋林的倒台。

而几乎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邢利斌的黑金帝国也开始崩塌。

煤炭市场急转直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阴跌。邢利斌之前的疯狂扩张,让联盛的资金链很快断裂,爆发了债务危机,并最终申请破产重整。

2014年春天,邢利斌在太原被带走,之后吕梁官场掀起一场大地震,包括原“一二把手”聂春玉、丁雪峰等人在内,多名曾在吕梁任职的“大老虎”被带走。

后来的媒体调查显示,邢利斌在发家的过程中,与当地众多当权者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像原“一把手”聂春玉,后来能够升到省里,据说也是得到了邢利斌在资金和人脉上的“大力支持”。

还有号称“吕梁教父”、“影子煤老板”的张中生,早年当过中阳县“一把手”,在邢利斌被查不久后落马,后因受贿超10亿被判死刑。

而中阳县,正是邢利斌赚到第一桶金的地方。

2009年,一篇网帖曝光了一个县长2000万的内幕,吕梁买官卖官的现象,也就此浮出水面。

但这篇引发全国关注的帖子,最终却不了了之,直到2014年山西官场掀起地震,纪委进驻吕梁后,才真正得到调查。

2016年,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播出,报道了山西吕梁塌方式腐败和买官卖官的问题。

据《财新》报道,一位参与过煤改的官员曾指出,山西的几次煤改,最终都变成了以权力为主导的资源再分配,为权力寻租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每一次煤改,似乎都是在原有的官商利益圈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坚固的利益圈。而最终能留在牌局里的,只剩那些财力更雄厚的大老板,和权级更高的“大老虎”。

2023年1月,媒体突然传出消息,消失多年的邢利斌已因肝癌去世。

而他一手创建的黑金帝国,则在他死后遭到另外三名“首富”抢夺分割,这又是另一桩狗血故事了。

这正是,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一生浮沉,名利皆输。

来源:时局大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