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然不靠谱,莫迪刚回国就向美国派兵,欧盟对特朗普说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14:17 3

摘要:莫迪刚在上合峰会说完“中印关系不应被第三方影响”,转头就把兵派去了美国,9月1日到14日,印度军队参加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备战行动-2025”演习。

刚从中国天津回去,莫迪的脚还没站稳,就给美方送去了400名士兵,地点选在阿拉斯加,时间定在中俄刚刚强化战略协作的紧要关口。

这边印度“脚踩两船”,那边欧盟“集体翻脸”,再加上俄罗斯对日本罕见放狠话,一场围绕美主导权的地缘博弈,正在全速上演。

莫迪刚在上合峰会说完“中印关系不应被第三方影响”,转头就把兵派去了美国,9月1日到14日,印度军队参加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备战行动-2025”演习。

地点寒冷高海拔,战术科目聚焦山地作战,美方还动用了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这场演习的地理环境,极其接近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时机,就在中俄强化高层互动、普京访华达成能源大单后,莫迪不但没“降温”,反而加码选边,这让人不禁怀疑,印度到底是想平衡,还是在用“左右开弓”玩投机。

美印之间其实并不“甜蜜”,就在演习前,美国对印度钢铁、铝材、农产品等加征高达50%关税,特朗普还指责印度“替俄罗斯洗钱”,并取消了原定访印计划和QUAD峰会。

印度虽然拒绝了诺贝尔奖提名特朗普的提议,但也没敢直接反制,而是选择派兵“示好”,一手硬一手软,典型的“既要又要”。

这种投机主义的风险不小,特朗普对盟友的“背刺”并不罕见,日本就是前车之鉴,印度如果继续骑墙,被美中两边都看穿,只怕最终只能当炮灰。

与印度的“犹疑不决”相比,欧盟这次出奇地团结,27国一口气回绝了美方提出的修改《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的要求,理由很清楚:捍卫“数字主权”。

特朗普原本打的算盘是,通过降关税换取欧盟对谷歌、苹果等美企的“监管松绑”,欧盟的回应却是:“你要打贸易战,我们就回敬你威士忌、波音飞机和农产品,”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反制准备。

更让美方难堪的是,欧盟内部已对不平等协议怒火中烧,法德议员批协议为“耻辱性让步”,欧盟委员会也承认“这已是能谈出的最好结果”,换句话说,哪怕是“最优”,也是在“极不情愿”中吞下的。

而这场“翻脸”,背后不仅是贸易分歧,更是信任崩塌,特朗普私下指责欧盟“破坏了美俄阿拉斯加峰会成果”,白宫甚至点名批评欧洲领导人“不懂战略配合”。欧盟也不客气,提出要转向全球83%的非美贸易,推进所谓“战略自主”。

不过话说回来,欧盟嘴上硬,手上也未必都硬,内部仍有分歧,比如匈牙利明显不愿与美彻底翻脸,这场“觉醒”能走多远,还得看接下来的实质动作。

就在莫迪派兵、欧盟顶嘴的同时,俄罗斯也在亚太方向出招了,普京访华期间,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罕见点名日本,警告其“停止对中俄炫耀武力,否则自取灭亡”,这句话掷地有声,背后火药味不小。

俄罗斯很清楚,日本近年在军事上“扩张心切”,直升机航母下水、潜艇建造加速、军费预算创历史新高,还积极配合美日联合军演,甚至允许美国在本土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对于中俄两国来说,这种行为赤裸裸地踩到了红线,历史问题未解,南千岛群岛争议悬而未决,日方却急于“重武装”,拉拢北约进亚太,俄罗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更重要的是,中俄这次的警告是“默契同步”,中国早就表达过对日本允许美军部署中导的严重关切,俄罗斯此时发声,既是战略呼应,也是在给日本“加压”。

而日本自身也并不轻松,它在军事上高调配合美国,但能源上仍严重依赖俄罗斯油气;经济上对中俄市场都离不开。

特朗普早前还在社交媒体上“祝中国人民幸福”,暗讽日本“背信弃义”,这让日本人不得不警觉:美国的“盟友承诺”,到底靠不靠谱?

这三件事连在一起看,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全球格局重构的缩影,印度的反复横跳,既是“想两头讨好”的典型,也是“小国外交焦虑”的缩影;

欧盟的集体反击,说明“单边主义”已失效,哪怕是曾经的亲美阵营,也在加速寻找战略自主;而俄罗斯对日本的强硬表态,则揭示中俄在亚太方向的默契联动,已经从外交语言走向实际行动。

在这个多极时代,谁能脚踏实地,谁就有机会稳住棋盘,谁若总想“赌一把”,迟早会被掀棋盘。

中国此时的角色很清晰:不主动对抗,但也不容挑战;不搞阵营对抗,但加强战略协作,面对印度的摇摆、中国保持定力;面对欧盟的转向,中国可以加强沟通;面对东亚局势升温,中国更要警惕印太军事化的升级。

这一次,印度、欧盟、俄罗斯分别给出了三种对美关系的答卷:投机、反弹、反击,而答案背后,是美国霸权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失效。

未来的国际秩序,将不再是“谁话大谁说了算”,而是谁更稳、谁更准、谁更能把握大势。棋盘已摆好,关键就看谁能读懂节奏,走好下一步。

信息来源:《俄总统助理:日本对中俄炫耀武力,是自取灭亡》观察者网

来源:明月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