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文旅潮涌 南达携手共绘新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09:15 1

摘要:在阆中古城,千年文脉与数字光影交响,织就《阆苑传奇》的瑰丽长卷,华服霓裳与礼乐雅韵共舞,演绎传统文化的新生浪潮;至朱德故里,红色热土与科技展陈交融,赓续精神共富的时代薪火;观凤仪湾畔,生态田园与百姓舞台相映,铺展乡村振兴的活力画卷。

联合采访团走进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番茄智能温室大棚拍摄。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在阆中古城,千年文脉与数字光影交响,织就《阆苑传奇》的瑰丽长卷,华服霓裳与礼乐雅韵共舞,演绎传统文化的新生浪潮;至朱德故里,红色热土与科技展陈交融,赓续精神共富的时代薪火;观凤仪湾畔,生态田园与百姓舞台相映,铺展乡村振兴的活力画卷。

3月28日至29日,“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2025年度联合采访团走进南充,以脚步丈量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共同见证南充与达州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创新实践。

古今交响:解锁古城文化新表达

夜幕下的阆中古城,光影交织。28日晚,大型实景文旅演艺《阆苑传奇》在落下闳大剧院上演。演出以“音乐人寻访灵感”为主线,串联起“阆苑仙葩”“万夫莫敌”“天人合一”“千年绝恋”“九州同春”五大篇章,将华胥创世传说、张飞镇守阆中的忠勇、李淳风与袁天罡的传奇、状元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落下闳恒定春节等历史故事,浓缩为一场跨越千年的视听盛宴。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古阆苑的缥缈仙境;观众席间,演员与游客的互动狂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29日的晨光中,古城再掀热潮。“2025阆中汉服纪”以“袍行阆苑·泽爱华光”为主题拉开帷幕。千余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历代华服,在青石板路上演绎朝代巡游;古戏台上,编钟雅乐与战鼓铿锵交替奏响;街头巷尾,投壶、射箭等传统游戏引得游客争相体验。

“从《阆苑传奇》的沉浸式体验到汉服纪的活态传承,阆中古城真正让文化‘动’了起来。”达州日报值班编委蒲建国在连观两场活动后感慨道。他指出,阆中古城一手抓保护活化,一手抓文旅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真正做好了品牌打造、业态提升、营销宣传三篇文章,让凝固的历史建筑散发出人文的芬芳,让厚重的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等变成阆中得天独厚的文旅优势。“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既留住了历史根脉,又聚拢了人气商气,为达州活化巴文化资源提供了鲜活样本。”

薪火永续:红色地标激荡时代回响

告别阆中古城,采访团驱车前往仪陇县。穿过苍翠松柏掩映的军功道,206级青石台阶尽头,朱德同志汉白玉雕像巍然矗立。达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田蓉手持录音笔,轻轻靠近,与纪念馆负责人并肩立于基座旁,问道:“南充与达州红色场馆联动,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与达州张爱萍故居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既有常态化的人员交流,也有馆际联合研究等深度合作。”该负责人抚过基座上的铭文,语气郑重,“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展览互送、联合办展,通过客源互送、线路共推,让红色基因在两代人的接力中永续传承。”

石阶下方,达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姚兰屈膝半跪,手中摄像机镜头缓缓扫过广场——这是他第二次到访朱德故里。“镜头里的汉白玉雕像,每次都有不同的光影故事。”他轻声自语,手指轻调焦距,将广场东侧正在仰望雕像的少年框入取景器。

“南充与达州的红色血脉本就同源共生。”田蓉的笔尖在采访本上簌簌游走,划出一道连接“朱德故里”与“张爱萍故居”的箭头,“我们媒体人要做的不只是记录,更要把这种精神共振传递给更多人。”

双城共进:书写副中心建设新篇

嘉陵江波光潋滟处,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的千亩果园正值花期。作为中法合作的重点项目,这里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交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旅游综合体:30亩全气候温室里,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着果蔬生长;水镇码头上,游船载着游客穿行于湿地画廊;夜幕降临时,“凤仪湾大舞台”的歌声在田园间回荡,村民自编自演的《我相信》赢得满堂喝彩。

“此次行程,可谓收获满满。”在为期三天的集中采访落幕之际,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赵权军难掩内心感慨。采访过程中,他将镜头精准对焦南充、达州两地文旅项目的建设现场,以敏锐视角捕捉项目推进的新动态;把笔触聚焦于文旅产业的前沿成果,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的新成就。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力求生动鲜活地呈现出两地在文旅领域合作共赢的新趋势与发展成果。正如他所言:“用脚力丈量协同维度,用眼力捕捉创新火花,最终以笔力呈现双城共振的脉搏。”

暮色渐浓,返程的大巴行驶在公路上。达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惠菱坐在车内,专注地整理着相机里的光影记忆。镜头中,有阆苑夜演的华美绚烂,有汉服巡游的飘逸灵动,有红色展馆的庄严肃穆,也有田园舞台的欢乐热闹。曾多次到访南充的杨惠菱,此次有了全新的感受:“这次南充之行,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重逢,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之旅。”在她看来,南充和达州在自然和人文资源方面各有独特之处,两地党委政府在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思路和实践上也各有妙招。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两地不断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前行所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地群众一定能够共享组团培育副中心带来的‘幸福红利’。”

春潮涌动处,双城共此时。当南充的状元牌坊映亮汉服巡游的华裳,达州的巴人图腾正通过AR技术在现代展厅中苏醒,南充与达州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共同书写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新的时代答卷。

来源:南充日报

来源:讯传网

相关推荐